西藏日喀则一高2017届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13190字。
日喀则一高2017届第二次月考
汉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3分×16=48分)
1. 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如(pì) 蜷缩(quán) 嗔怪(chēn) 浅尝辄止(zhé)
B. 倩影(qiàn) 驰骋(chěng) 漱口(shù) 亘古不变(gèn)
C. 堤坝(dī) 信札(zhá) 坍圮(pǐ) 百舸争流(kě)
D. 积攒(zǎn) 娴熟(xián) 伺候(cì) 凶神恶煞(sh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可以依据汉字的字形以及意思推敲读音。C项,“百舸争流”中“舸”应读“gě”,“大船”之意,选项犯了读半边音的毛病。“百舸争流”的意思是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阡 陌 铁 锨 纤 维 屡见不鲜
B. 塑 料 溯 源 情 愫 夙兴夜寐
C. 违 背 崔嵬 纬 度 为 虎作伥
D. 召 唤 着 数 昭 彰. 朝 夕相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B项,“塑”“溯”“愫”“夙”都读sù。A项,“阡陌”应读“qiān”,意思是“田间小路”,“锨”“纤”“鲜”都读“xiān”。C项,“违背”和“崔嵬”都读wéi,“纬度”应读wěi “为虎作伥”应读wèi,意思是“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D项,“召唤”应读zhào,“着数”应读zhāo,比喻手段计谋,“昭彰”和“朝夕相处”都读zhāo。
3.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气凌人 一饮而劲 饱经风霜 谈笑风声
B. 汗流浃背 令人心悸 搬门弄斧 面面相觑
C. 野性难驯 应接不暇 昂首阔步 偃旗息鼓
D. 消声匿迹 不可明状 根深蒂固 罄竹难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应结合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分析字形。A项,“一饮而劲”应为“一饮而尽”,“尽”是喝光之意。“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意思是“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B项,“搬门弄斧”应为“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D项,“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意思是“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意思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用言语说出。
4. 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贬义词的一组是()
A. 诈骗 污蔑 痴呆 恬不知耻
B. 怏怏 猩猩 贪婪 锱铢必较
C. 怂恿 挥霍 恣肆 瞻前顾后
D. 吝啬 庸俗 夙愿 众说纷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贬义词的一组”,这是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按感情色彩来分,可以分为三类,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D项,“;吝啬”“庸俗”都是贬义词,“夙愿”意思是“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不是贬义词。“众说纷纭”,意思是“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中性词。
5.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妖娆(娇艳美好;有诱惑感的)
B.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汲取(吸取,汲取经验、教训;吸收、汲取养分。)
C.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箴言(至理名言)
D. 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屯积(囤积;大量积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提醒考生对词语的解释要记牢记准,切不可似是而非。
6.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了的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屑置辩 ②不予理睬 ③不置可否 ④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