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40字。
中考作文专题指导:
审题要遵循方法
石家庄市31中 史钰
在考场上写作文时,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作文题目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审题不仅仅是仔细地看清文题和要求,还应有讲究审题的方法,通过审题把握写作的准确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锻炼提高我们的审题能力。
(一)要审清文题类型
中考作文题一般有五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很多同学不重视对文题类型的判断,认为题目要求明白了,提笔写就行了,确定文题的类型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实不然,审清题目类型,有两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在考场上迅速确定题目。如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用自作主张,另拟文题;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完形填空”式的,如《我的 生活》,我们想好了才能认真地填写“完形填空”;选题作文要求“二中选一”或“多中选一”,在定题时就不能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我们拟题力求活泼而又醒目的题目。二是有利于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尤其是遇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时,两种文题往往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须紧扣材料,或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论点,而后者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有关即可。由此可见,审清文题类型是重要的,可以使同学们在考场上节约宝贵的时间,迅速确定题目,展开思路。
(二)要抓住文题的题眼
作文题目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避免了写作要走的弯路或误区。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2000 年天津市中考题)中的“不寻常”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最舒心的时候》(2001 年大连市中考题)中的“最舒心”就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对于材料作文中,要抓住题眼就是抓住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或哲理句。抓住了题眼,基本上就做到了审题准确,不会出现大的偏颇。
(三)要审清作文文题的文体类别
中考文体类别主要有三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而前两种文体是使用最广泛的。有时作文题明确规定只能写一种文体,如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写一封书信,对这样的文题就一定要按要求去写书信。有时是明确规定可以写多种文体。如以“跑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跑步的情景,可发表议论,揭示跑步蕴含的哲理,可以说明跑步锻炼的要领等等……这个文题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给了充分的写作自由。但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要注意,即有些文题表面上是“文体不限”,实际上是“文体有限”,即根据文题的特点,会发现只能适合某一种类型文体来写。如以《十六岁,
中考作文专题指导:
怎样做到立意准确无误
石家庄市31中 史钰
立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无论是写哪一种文体,都应在立意上下功夫。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同学们在立意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主要两个方面,确保立意的准确性。
一、立意要做到积极健康
所谓立意积极健康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正确性,要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 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事物,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比如有个同学在作文里写,父母所在厂子的很多职工从厂子里偷东西,自己的父母极力反对并劝阻别人,他认为自己的父母太傻,太老实,还为他们没有偷东西,感到遗憾。这种立意就很不正确,说明了作者认识上是非观念不清。这样的文章的立意就很低下了。大家一定注意:立意不应该是消极的,而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悲观的,而应该是乐观的;不应该是偏颇的,而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是反面的,而应该是正面的。
当然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提炼能力。以议论文为例,经常有些材料作文,它需要学生自己提炼观点,若没有提炼能力,或者是难以提炼出观点来,使文章无法展开,或者提炼 的观点有失偏颇,导致整篇文章立意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平时需在“提炼”上多多练习。
二、立意要做到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挖掘出文章更深一层的含义,增加了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立意深刻,我们要学会深化。中心的深化常用于文末,即“卒章显其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原语文课本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情感顿然升华。又如《荔枝蜜》的结尾也是深化的一个典型。
立意深刻,还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意在彼,也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如我们初中课本里《荔枝蜜》、《白杨礼赞》都是非常好的范例。有一位学生的考场作文《心中的小船》,明写的是家中的渔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船,承载着生活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理想。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