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案(打包5套)
- 资源简介: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学案(打包5套)鲁教版必修1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8061192.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8061191.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8061190.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__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8061189.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学案鲁教版必修1201808061188.doc
课时1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1.表现及成因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2.陆地自然带
(1)形成过程
(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判断
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 )
探究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我国南北从4°N到53°N,东西从73°E到135°E,经纬度跨度很大,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不同区域拍摄到的景观图片发现,我国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极大,反映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对照“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探究下列问题。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图
(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反映地面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等高线的特征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
A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B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C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D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缓坡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
F陡坡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
二、地形图的判读
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
盆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为和缓
沙丘 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