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教学,敢问路在何方——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偶拾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3 7:02: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作文课堂教学,敢问路在何方——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听课偶拾
浙江温州二中    程永超
2005年10月下旬在杭州萧山举行的“浙江省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共展示了13节优质课,此次竞赛可谓是代表了浙江省作文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与会者观摩之余,感慨颇多。在此,笔者也不揣浅陋,将己所感一吐为快,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动力:“要我写”还是“我要写”?
众所周知,作文乃 “缘情”“言志”之物,是主体情感的自觉倾诉,其写作冲动主要来源于内驱力,它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屈从于外。但有的作文课堂教学却是建立在学生外驱力基础上的“命题”写作,即教师预设目标不切实际,学生不会写也得写,不想写也要顺着教师的套路写。
如有位教师讲《诗化写作》,他侧重的是技法的指导,本是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所谓“诗化”的方法(“语言诗化、意境诗化、构思诗化”)。姑且不说让学生写“诗”有多难,更别提“诗化写作”了,就是这位教师自己是否弄懂了什么叫“诗化”也让人怀疑,从他努力推演的效果来看,学生根本就没能进入状态,始终在所谓的“诗化”大门外徘徊,最后教师非要学生当堂习作,其结果是要不学生习作干瘪无味、没有“诗化”,要不就是文笔不凡但与此豪无干系。教师这种非“要我写”的做法,实在是揠苗助长,强人所难。
而另一位教师讲《巧用·突转·兴波澜》则完全不同。她先让学生质疑自己的下水作文《父与子》(没有用到“突转”的微型小说),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熟知的课文资料《德军剩下的东西》,师生总结出巧用“突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改写《父与子》,学生兴趣盎然,改写很成功,最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突转”练习,给一篇小小说《网》续写结尾,学生写作情感被完全激发,课堂气氛热烈,结果是水到渠成,佳作不断,有的习作在笔者看来比原创还要好。
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因为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教师若能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情思,才可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写作活动也才能顺理成章地进行。
二、目标:“为自己写”还是“为他人写”?
把激发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作为写作的原动力本是件好事!但须明确的是,“欲望和情感”应该是学生自然而生的。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欲望情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