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评价陶渊明的归隐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 天王高中 杨永平 721305
联系电话:13892417080
电子邮箱:yangyongping1981@163.com
关键词:教学 归隐 出仕 出世 入世 儒家 道家 批判 意义
内容提要: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陶渊明的归隐大家赞扬,但笔者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在赞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归隐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甚至是一种孤傲、清高的表现,在教学中对这些应该有所批判,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面对困难、正视现实、勇往直前、奉献社会、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同时,笔者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在出世和入世间徘徊,原因在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熏陶和影响,认识到这一点,对分析其他作家作品的也大有益处。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本中,选有大量的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往往是这样引导学生评价陶渊明的:他是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极有才华的、并且很正直的知识分子。我们赞扬陶渊明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与黑暗的世俗的决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此引导学生认识和评价陶渊明是片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陶渊明归隐的认识和评价也如此。
一,如果把陶渊明的归隐看成一种强烈的“出世”情怀,那么他还有比这更为强烈的“入世”情怀。
作品《归去来兮辞》被认为是陶渊明刚刚归隐时的作品。这首诗表面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愉悦,但在字里行间却流露着无奈和不甘,即企图“入世”的情怀。
其中有这样的文句: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