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第四高级中学2019年春季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710字。
2019年春季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题卷共4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能仅仅喊口号,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例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欢迎。博物馆就应该积极寻找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01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在达•芬奇之后才让人们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
B.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是有积极意义的实践与尝试。
C.上海科技馆主办的"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
D.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是因为他们无法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福楼拜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与艺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性。
B.文章提出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自然科学博物馆成为实践与尝试的重要平台。
C.文章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能很好进行的原因在于教育服务、人才培养没有跟上步伐。
D.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举例阐述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相关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与艺术融合恰当就可以用直观生动的艺术方法呈现科学,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B.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还要打开教育新视野,壮大专业化师资队伍。
C.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寻找跨界科学家合作,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
D.与不同领域的专业、非专业人士跨界合作已然成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