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同步配套练习: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8/27 11:47: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60+8410+8360字。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1.(北京高考)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示例(1)学习语文要手眼耳鼻并用,听说读写并重。手,要学会翻开不同的书籍,书写对生活的各种感悟;眼,要学会观察我们生活的社会,学会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耳,要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听从家长老师的教导;鼻,要嗅出生活的味道,分辨生活的气息。总体说来,学习语文就是用我们所有的感官,体会、表达生活的精髓。
  (2)“家长送考”表现了家长对高考的重视,对孩子的关爱。考场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送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要比孩子更加清楚高考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家长与孩子一起迎接高考、体验高考,通过对孩子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关怀表达对孩子深深的爱,通过对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表达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盼。
  (3)我的18岁,犹如初春的柳梢上刚冒出的鹅黄叶芽,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与轻柔的微风嬉戏,在春天里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我的18岁,仿若肥沃的土地上刚长出的幼苗,享受着蒙蒙的细雨、温暖的阳光,在苍茫大地上彰显旺盛的生命力;我的18岁,好似青翠的山林里刚露头的竹笋,体验着生命的律动、成长的快乐,在青山绿水中展现美丽的青春。
  解析(1)要注意分享对象是学弟学妹,分享内容是关于语文的学习心得,要具体、切实,易记忆。如读写结合、培养兴趣、学习习惯等。(2)题目要求写评论,内容可分为两部分:首先简单描述“家长送考”这一现象,然后针对此现象进行重点评论。可以肯定或否定,但要写出具体理由。肯定的理由可以有高考是人生的大事,体现了家长的关心等;否定的理由可以有家长要放手,让孩子有独立面对一切挑战的勇气等。(3)根据题目要求,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加以考虑。18岁正是大多数考生此时的年龄,它是成人的标志,意味着责任、担当。要进入角色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加语言的文采。
  2.用细节描写写一段能表现“动情点”的话。
  答案示例(1)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巴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
  ……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2)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综合能力,并能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试题要求就“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的做法进行评说。对此可根据材料提示和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语言简明连贯。
  2.(2014•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 (《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要点提示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研读能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3 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文化”和“家文化”综合进入高考试题还是第一次。解答此题的关键,
  ……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
  1.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用简明的文字对报道的内容进行点评分析,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
  “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
  (3月9日《成都商报》)
  答案示例(1)这一观点背离教育公平。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有教无类”是教育的内核,上大学是任何一名学子的权利,无论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不鼓励”无形中造成的是大学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排斥。
  (2)这一“提法”违背人才选拔规律。不希望农村孩子上大学,剥夺的是农村孩子中优秀人才被“选拔”和“发现”的权利,有可能埋没的是一大批农村孩子中的佼佼者。
  (3)这一提法有一定道理,有现实无奈的因素。相比于城市孩子,即使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教育起点仍然“低”,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教育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大学毕业仍不占竞争优势;农村家庭相对不富裕,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更高,给家庭造成的负担更大;“大学毕业即失业”,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占比更大、数量更多;“上了大学”的现实无用问题,就业升职上的“拼爹”现实等,对农村孩子影响更大、创伤更严重。因此,这位委员从务实角度分析让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有了一定的舆论环境。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解读落叶的八种视角
  聂还贵
  窗外。隐形的风,伸出那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摘落几片枯黄的树叶。
  这是秋的一个经典细节,简洁而自然。
  室内。老师很有灵感地,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下新概念作文题目“落叶读”。
  学生A:一叶知秋,滴水映日,皆为见微知著的生活例证。眼前这片落叶,就是一枚秋的邮票,它通知我们:秋来了。无声胜有声的落叶,在我心的湖面,激起一轮波光闪闪的警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在有限的岁月里,最大值地发散生命张力,拓展生命空间。当生命像落叶飘零时,不是一丝怨悔的叹息,而是一声金色的欢唱。
  学生B:瑟瑟一片叶子,隐喻了生命的短暂,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注释。人们熙熙攘攘,来去匆匆,无一不受“名利场”的牵引、支配、驱使。纷纷环绕“利益”的轴心,近乎疯狂地旋转、奔波,最终千篇一律地写成“一生疲累,疲累一生”的风俗史。面对这片饱经风霜、瘦容如纸的黄叶,与其明算暗计,纷争于红尘,何如“归去来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