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
- 资源简介:
约3780字。
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
01文本类型与读书方法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社会学著作,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的描述,它属于学术类著作。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并由此“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与方法”。
我们选择这本书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类著作整本书阅读,不仅因为它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还因为它能帮助学生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能指导学生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新课标新语文新学习”丛书之一《开卷有益》将整本书阅读方法分解成五大类。理解性阅读以学习、接受、认同为基本阅读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并建构某种知识。《乡土中国》之类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凝聚了一流学者的智慧,有翔实的考证和严密的推断,适宜用理解性、接受性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如何理解书中概念,如何理解作者观念,如何理解全书结构,如何理解该书写法,如何理解该书的现实意义,是教学指导之关键。
二阅读流程与教学指导
《乡土中国》一书由作者发表在《世纪评论》上的14篇文章结集而成,全书约7万字,我安排学生以每天一篇的进度用两周时间完成全书的阅读,并将全书的阅读与指导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一)导读阶段
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位学生,确定组长、主持人、汇报人,每个小组即一个学习共同体。
在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安排一个课时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布置阅读任务:
1.圈出概念举例证
阅读时圈出书中的重要概念,并且能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储备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书中如“差序格局”“礼治格局”“同意权力”之类的核心概念。要求每人至少能为四个重要概念提供例证。
2.标画警句谈体会
“未名社科”丛书版《乡土中国》从每篇文章中精选三个经典名句置于标题之下,学生在阅读时所画的警句有可能与它重合,也有可能与它不同。我要求学生阅读时用波浪线标出自认为精妙的论断,并在相应位置写下心得体会,每人至少写三段。
3.思维导图明结构
小组合作,先将每篇文章的内容提炼成10字以内的短语或短句,再根据对本书各篇相互关系的理解,用14篇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提要制作思维导图,要求能更清晰地展示全书的结构模式。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思维导图。
4.联系现实善迁移
以小组为单位考察村落或社区,撰写考察报告,可围绕以下选题:
(1)当前的中国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还是以“团体格局”为主?
(2)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在社会结构方面做出哪些调整?
(3)如何看待你身边的“注释”(即名实分离)现象?
(二)潜读阶段
潜读阶段又分为个体自读和共同体研讨两个阶段。
按照读前任务布置,学生每天读完一篇文章,两周之内完成《乡土中国》全书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