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6/2 21:57: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750字。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具有早熟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努力摆脱“神”的崇拜,寻求人文理性。周朝的先贤在思考人和天的关系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神,而是要有人文自觉、以德配天,这里其实就是“人”的觉醒,表达出人文精神的追求。这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通过教育得以体现的,出现了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说。所以,世界上很多中外学者,把中华文明称之为“儒教文化”。这一个“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中华文明确立了一套以儒家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以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在世界各种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明以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与此相关,中国产生了世界古文明中最成熟的教育制度。
  为什么说“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何以“人文”去“化成天下”就是教育。儒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这个失去人文文化制约的社会建立合乎“人道”的和谐秩序。所以,儒教的“教”,就是希望儒者致力于教育,能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标。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儒家并不仅仅是把教育看成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还特别关注个体人格,关注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孔子的“成人之教”、孟子的“自得之学”、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均有发展个体人格、弘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文精神。
  孔子的理想是“成人之教”。他的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应该是在智慧、意志、德行(即智、仁、勇)等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其实也就是理想人格的“君子”。所以,孔子十分关注如何开展“成人教育”,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君子,教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希望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以实现理想的“成人教育”。孟子把教育人理解为个体人格的自觉,即“自得之学”。他认为,学习实际上是唤醒个体“良知”的自省,通过自我反省,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德性,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一个君子、一个贤人。从君子、贤人又可以修行到圣人,所以儒家文化在推动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发展个体,弘扬自己的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其实这都是一种人文教化。
  另外,儒学创立的同时形成了儒家经典,这些四书、五经的儒家经典,不是上帝的训谕,而是三代先王、儒家诸子人文理性的历史积累,是人文文化的经典、历史理性的经典,特别是其中包含着大量论述教育的经典、实施教育的教材。儒家经典主要就是讲如何培养人、教育人,也就是成人之教。
  可见,儒家人文教育基本上致力于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家国天下。通过教育来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最终实现和谐家国与大同天下;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以启发个体的内在潜能和人文精神的发掘。所以,儒家教育的核心既包括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又包括教育对个体全面发展的促进。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说,儒家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教育。
  (摘编自朱汉民《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并有最成熟的教育制度的文明形态。
  B.君子是儒家教育理念中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一种能弘扬自己的主体精神的人。
  C.儒家教育虽然致力于大同天下的实现,但更注重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D.儒家经典体现出以育人为重点的显著人文性特征,因此它并不是上帝的训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述孔子与孟子等人的教育理念,论证了儒家注重通过教育来化成天下。
  B.文章论述了“儒教”的根本任务,谈及其维护社会与关注个人两方面的内涵。
  C.文章论述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传统,是论证“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的前提。
  D.文章以儒家为基本立场,对儒家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越深入的接受孔子的“成人之教”,就越能摆脱对神明的崇拜与依赖,从而找到追寻人文理性的道路。
  B.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与孔孟二人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C.中华文明确立以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这有赖于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说的出现。
  D.如果儒者不致力于教育,不关注个体人格、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就难以建立。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