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南京盐城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下水作文
- 资源简介:
约4840字。
2020南京盐城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下水作文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解析一】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韩非子•难一》中提到“社稷”,即为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国家的根基就是土地与粮食,上至天子,下到布衣,无不敬奉社稷。
观念的形成也是与当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情况相对应。人们总是赋予那些能契度身家性命的物事以神性,而粮食的丰瘠有无决定了人们的生存与血脉延续。
“粮食有生命,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揆诸今日, 直播平台上,各类饕餮美食,珍馐美馔,异彩纷呈。“大胃王”依靠催吐假装拥有海量食量, 烹饪播主浮夸料理,浪费成吨粮食搏人眼球。他们中不知凡几体味过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躬耕之辛,寥寥可数饱含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耕种希冀。
粮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每一粒粮食的生长荣枯恰似一个人的一生荏苒变迁。同时,粮食也用小小身躯刻写不朽华章,他们钻进《诗经》那些“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句中,就成了“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他们走近弘博丽雅的《楚辞》就成了“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们成为厚重的意象,延绵千古,历久弥新。
人与粮食的相遇,不是简单的利用关系,更是一曲生命与生命相遇碰撞敲击出的赞歌, 粮食养育数以京计的血肉之躯,而这躯壳最终腐在大地里,滋养了数以京计的粮食。历史厚重的风从千万年前穿凿而来,定格在一个进食者的餐桌上,筷箸触碰到唇间,一种震颤像清溪淌遍全身。
“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生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生长成的,那凝聚在饱满果实身上的精神与力量,是源于时光的沉淀,它甚至不是某一年岁的积累,而是粮食与人类相伴的历程中进化形成的充盈与强健。我们咀嚼着耐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回味着沉淀在这粮食身上积聚的精神。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这一句有着递进的关系,人种植粮食是一个漫长的不能怠惰的过程,满怀艰辛,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培育出粮食。品尝粮食,回味其中的甘甜,有着充实和满足,有着庄稼人带来的那一份温暖与贴心。有感恩,感恩那个兢兢业业耕作的人,感恩那个夙兴夜寐炊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