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高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7/7 10:31: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3058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0.06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在近代落后了,是否意味着它只能被淘汰呢?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本身还有没有革新的内在契机呢?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种重要典型,独立发展,源远流长,不仅在历史上有独特的贡献,在今天乃至未来仍将有它深厚的民族性基础和坚韧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延续不绝,虽有时衰微但很快又转为昌盛。这种经久不绝的文化奇观使我们坚信,中华文化内部必有维系其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中国文化发展革新的内在契机。
  中国文化发展革新的内在契机的集中表达是《易传》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体、日月、星辰、昼夜运行。人应该像自然界的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永远前进。“厚德载物”是说大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人也应该胸怀广阔,无所不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观点就是中国民族五千年来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虽数经劫难而终能“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伟大生命力所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精神,表现在民族关系上非常明显。一方面,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不向任何外来势力屈服,坚决保卫民族的独立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往来、共同进步,反对外来扩张,进而“协和万邦”。前者表现为炽烈的爱国主义,后者表现为和平的大同主义。这两种主义如果说在古代是崇高的、令人仰止的,那么,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现代世界,不更值得继续继承和发扬吗?
  中国文化不会被历史淘汰,不仅在于中国文化有其内在的发展革新的契机,而且还在于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中西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
  中西文化的区别是相对的,互补是明显的。比如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主张以人力征服自然。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和谐的一面。西方文化以征服自然为己任,因而科学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随之出现过工业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工业病。中华文化由于缺乏征服自然和戡天的思想,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然而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从而保护人类自身有着十分有益的启迪。今天,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更需要人类的保护。因此,人们应该自觉地利用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
  另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个体意识、个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个人自由、个人独立、个人主权的实现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其实,每一个人都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此即彼”的单项思考,而应该作“亦中亦西”的“互补”思考。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和现代化》)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独立发展,源远流长,经五千年历史而仍然延续,这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堪称文化奇观。
  B.中国文化表现为衰微期与昌盛期循环交替,虽历经劫难而经久不绝,近代相对落后,但很快又将昌盛。
  C.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民族性基础和坚韧的生命力,有维系其内在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就不会被历史淘汰。
  D.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与长处,它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较发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B.文章所引《易传》中的两句话,是中国文化不会被淘汰的重要理论依据。
  C.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论证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会更加昌盛的观点。
  D.第5段揭示了中国文化不会被淘汰的原因,结构上承上启下,衔接巧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创造更美好的和谐生活,在文化取向上应该用“亦中亦西”的“互补”思考取代“非此即彼”的单向思考。
  B.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源于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特点,强调人应该自强不息、勤勉向上,永远前进又决不停止,胸怀广阔而无所不容。
  C.西方文化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自然为核心内容,因而科学和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但这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生态失衡等工业病。
  D.西方人注重个体意识,个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个人自由、独立与主权的实现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这导致他们缺乏国家民族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新冠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萌芽,2020年1月起受到广泛关注。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性强,影响面广,公众在疫情中急需大量信息来指导个人生活及稳定心态,公众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超越了同时间段内其他信息,甚至也包括与其他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
  调研数据显示,47%的被调查者每天都会关注疫情信息,43%的被调查者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其余10%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周至少也有2-3天在关注疫情的相关信息。各种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