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述要

作者:唐山市丰润教研室 庄洪江  时间:2009/4/14 13:24:0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616
  一、关注09年《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2009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是指导今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学习、研究好《考试说明》是中考复习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今年《考试说明》已经出版,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要认真研究它。学习《考试说明》一要看内容与去年有哪些不同,明确今年“考什么”;二是看“题型示例”有什么特点,分析一下命题人会“怎么考”。弄清这些问题,再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遴选复习材料,附之以合理安排和科学训练,那么今年的中考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较之去年,2009年的《考试说明》,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1.关于“考试范围”。
  08年《考试说明》笼统地定为“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范围”,今年的《考试说明》表述为:“以河北省现行的语文课标教材(人教、语文、河大诸版)为基本范围”,是考试范围具体化,更加符合河北中考的实际。
  2.文言文阅读考查向课外拓展。选材范围除了《课标》规定的16篇及三篇“交叉篇目”外,提出“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这里提示一个信号,就是说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今年将从阅读试题“链接”的羞涩状态中大大方方地走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材料。
  3.对古诗文、现代诗文背诵有具体篇目的规定,古文增加了《口技》、《与朱元思书》和《满井游记》;现代文除了《春》、《沁园春•雪》外,增加了《乡愁》和《济南的冬天》片断(“最秒的是下点小雪……”)。对这一变化,我们目前需要抓紧的就是《济南的冬天》片断的背诵,其他篇目,如果基础打得扎实,问题是不大的。
  4.在“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中增加了“排列语序”的内容。这其实是以往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内容,是传统考点的复现。
  5.文言文增加了对“虚词”意义的考查。增加这一点,使文言词语的考查趋于全面,也符合文言教学的实际。对此,我们以前似乎关注不够,出于应试考虑,我们应当对学生所学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作一比较系统的梳理,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虚词的用法及意义。虽说是“临阵擦枪”,也起到“不快也光”的作用。(有关内容我在博客上发了一些,欢迎查看)
  6.对“写作”的考查形式,又提出的要求:
  ①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②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③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④在“材料作文”栏下,出现了“看图作文”。
  这些变化,会使得今后的作文教学内容后更加丰富多彩,考查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说明一点,“缩写”不一定会出现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因为这类题受篇幅的影响较大;出现其他形式的作文,都是有可能的,一般是结合具体阅读文段命题,比如以往中高考中曾出现的“(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围绕《小桔灯》写“二十年的小姑娘”、根据《第二次考试》改变人称作文“陈伊玲的故事”等。
  7.对“综合性学习”的表述有了新的“限制”。其中第二点,08年的表述是:“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活动的简单方案。”今年表述为:“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材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
  8.分值有所调整。试卷“第一部分”的分值增加至20分。“阅读”减少至50分。“第一部分”两分的“增值”,无疑增加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容量,也会使基础知识题目及题型更趋活跃,这也充分显示了我省语文中考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它将集中体现在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突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实践。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也是一个明确的导向。
  二、题点预测及复习应对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题点预测:
  辨别字音字形的选择题;古、现代诗文默写填空;古诗文理解性或积累性默写;排列语序;仿写句子、修改病句;成语运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设计宣传语、设计活动方案、材料探究、广告语赏析、图文转换);名著阅读(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阅读体会)。
  复习应对:
  1.注意字音字形的练习,重视3500个常用字的认读。
  在语文知识的复习中,字音、字形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近年来,字音、字形的考查,已成了我省中考基础知识的“传统”题目,所以忽视不得。就中考而言,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是讲究出处的,也就说有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通常限定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语委颁布的中学生必须掌握的3500个常有字(去年已在本博客上转载过);二是我省通用的三套语文教材中的交叉篇目。“三套”语文教材是指人教版教材、河大教材和语文版教材。交叉的篇目,除《课标》规定背诵的16篇文言文,还包括其他三篇古文和9篇现代诗文。
  为便于老师们复习,现将这“三套”教材中的交叉篇目刊列如下,仅供参考:
  ①《与朱元思书》
  ②《口技》
  ③《满井游记》
  ④《春》
  ⑤《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一段)
  ⑥《乡愁》
  ⑦《故乡》
  ⑧《孔乙己》
  ⑨《木兰诗》
  ⑩《再塑生命》
  11《范进中举》
  12《沁园春•雪》
  字音、字形的考查,在中考中虽只占3、4分,但在20分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中,权重已不算轻微。因此,把握住字音、字形练习这一环节,不让这简单易得的分数随意流失,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2.把好背诵默写这一关。
  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背诵,《考试说明》都给出了具体范围,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检测加以强化,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抓住这不用花费“智力”,稍一努力便可得到的宝贵的“分”。
  3.加强病句修改的练习。
  鉴于特殊的学段和应考的特殊时期,我们来不及给学生做系统的语法知识讲授,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归纳若干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方法,再附以相应的练习,力争的考前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4.及时搜集有关仿写语句及词语、语句排序的练习题,有计划地作专题训练。
  5.重视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练习。结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选择中考试题中的经典题目加以练习。同时关注地域文化特色及时政热点问题,如中华六十华诞、改革开放30年、重大科技成果等,搜集相关资料,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充分练习。
  重点要加强读图识表类的题目训练。这类题去年刚出现,反应良好,今年可能会延续这一题型。这类题,在近年来我区的各类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练的少。对这类题,一要注意分类,如有摄影图片,有漫画作品及其他图画作品;不论是图片还是漫画,又可分为颂扬类、讽刺类以及幽默类。二要根据图的类别,分析表达内容。近年来视图题在介绍画面内容上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在表达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用说明性的语言,用描写的语言或注入联想、想象的成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注意。对同一图画,可以采取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解说介绍,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抓紧时间“读”名著。
  关于名著阅读,最起码要把《课标》推荐的篇目梳理一下,把教材中有关介绍名著的附录让学生充分了解,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还是要把握住的。在了解“名著”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将这些作品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加以梳理,已备文学常识的考查。(我个人认为,中考考这类题,对引导中学生读名著,作用不大,意义也不甚积极,中考关注它,不过是应课改的要求而已)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题点预测:
  一般5-6个小题,前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2题拓展延伸类。从选材看有: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比较阅读。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考查,是今年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应引起注意。考查点包括:文学常识、默写填空、朗读节奏、常见实词虚词解释、译句、要点归纳、内容理解、课外拓展、课内外比较阅读等。
  复习应对:
  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重点篇目:《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口技》、《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次重点篇目:《出师表》、《曹刿论战》、《杂说(四)》、《满井游记》;
  一般篇目:《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三峡》)。
  以上这样划分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顺应多数老师的心理,做一下主观预测,大家要有一定之规。大多数老师喜欢预测中考篇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没什么实际上的意义。中考看实力,不是靠赌。我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侧重的训练。抓住一点(或几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是不可取。
  2.抓紧对文言虚词的归纳和整理,选择常用的虚词作重点练习。
  3.做好文言文的课外拓展练习。
  精选课外文言小段,配合“基本篇目”的阅读训练。要求:一是短小,二是浅易,三是有趣味,四是与课文内容或写法等有关联。当然,这些要求不可能同时体现,但短小浅易是必须的。有的文段可作适当注释,以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
  (二)现代文阅读题点预测。
  1.说明文阅读题型:
  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说明结构和顺序的理解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辨别与分析;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运用文中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2.议论文阅读题型:
  对论点的概括归纳;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证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把握结构层次;理清论证思路;分析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仿写;补写句子;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及开放性试题等。
  3.记叙文阅读题型:
  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段落大意;对文章标题、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重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品味语言;对艺术手法的赏析评价;抒发自己的感悟或启发等。
  复习应对:
  梳理各文体知识体系;整理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技巧(不可脱离语境和中心);熟悉答题步骤: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手法);形成完整清楚的表达;用中考语段或报刊杂志上文质兼美的短文、社会热点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技能。
  第三部分:写作
  命题预测:
  2009年河北中考作文要求依然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内容选择上大致有“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四方面;命题形式还倾向于选题作文,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2-3题选一题做,这既给命题者更大的自由,也给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应用文等写作考查也许会与阅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融合在一起进行。
  复习应对:分主题整理作品,确定优势,定向训练到位。
  1.建议要求学生把近一学年甚至三年来写的比较成功的作文,按内容主题分类整理,然后反复进行阅读分析修改。
  2.在阅读过程中,重温对生活自然等事物的独到感悟,加深对情感的体验,为不同主题的中考作文储备丰富的生活情感素材,以便能在考场上快速构思。
  3.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表达优势,包括擅长的文体形式、结构类型、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甚至相对独到的开头、结尾套路。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4.总结认定自己的写作特色及优势,有意识地利用起来,进行写作训练,使惯用的技法运用自如,写作优势尽情彰显,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对今年复习的几点提示
  1.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作到有效实施。
  2.精选好复习材料,利用好复习资料。既要“外来货”也要重视“土产”(自编资料)(把“题海”留给自己,把时间让给学生)
  3.研究中考试题,揣摩命题思路。
  4.适当、适量“下水”。
  5.搞好试卷分析。
  ①清试卷的整体结构、题型、要达到的目标及学生已达到的目标。
  ②讲透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原因,教给方法。
  ③讲清试卷中迷惑性最大的题目。
  ④讲活一个能举一反三的题目。
  ⑤讲好一道体现体现专题训练的题目。
  6.利用电教手段,加大复习密度。
  7.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实际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表现在一是概括不准,一是概括不全。在阅读训练中应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归纳段意、概括层意到总结中心思想、人物性格特点等等都应有针对性地练习。
  8.把“规律”教给学生,交给其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答题技巧。在这方面许多老师有宝贵经验。如何归纳要点、中心,如何找论点,如何补充论据,如何表述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当然,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不符合阅读教学的理念,但在应试中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精心“施工”。既要注意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也要发挥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争取最佳效果;既要掌握好单位时间内的复习密度,又要注意合理科学的安排复习进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层面,更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曲阳小龙 于04-29 19:44发表评论: 第2楼
  • 你的考试说明不错,
  • 靳佳 于04-21 14:08发表评论: 第1楼
  • 您写的很好,谢谢你的忠告,今年我也参加中考,要不是您的博客我还不知道今年考题是什么样的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