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附带《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从品味文本的语言和细节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发和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本中寄托的情感,感悟如山的母爱。
4、审美目标: 通过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同学们懂得珍惜亲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母亲性格的特点。2、理解母亲对我进行了怎样的生命教育 。
三、 【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 【教与学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 理清课文脉络。
2、 结合课文,分析母亲人物形象,总结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 朗读课文,鉴赏本文语言以及文章的抒情风格,抓住一些感人至深的抒情议论反复体味。
二、教学程序
(一) 导语
有一首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或许都听过,“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永远未退让~~”这是byond的《真的爱你》,这是献给母亲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念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古代诗人孟郊写的,也是关于母爱的,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因为我们的母亲,才有现在的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老舍《我的母亲》(板书)
(二) 导读:
1.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2. 初读全文,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而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脉
提问学生,
时间顺序(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