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不曾忘忧国——杜甫群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700个字。
初中语文位卑不曾忘忧国- 杜甫群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比读杜甫四首诗歌,了解杜甫生平经历。
2. 理解并学习杜甫的“位卑不忘忧国”的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出示杜甫图像)看到这幅图像,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杜甫,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生: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师:说得很好,提到杜甫,后世评价很多,其中鲁迅的评价特别引人注目: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师:陶渊明站得远,源自他的归隐,李白站得高,指他永远在俯视这浊世,杜甫是“堆里”的人,因为他是真正在现实中哀伤、痛苦,他的一生一直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四首诗,通过比读,去了解杜甫,理解杜甫。
二.读中比异:
师:有比较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如何比较,找准切入点很重要,请同学们朗读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为这四首诗进行归类。
(活动:男生朗读《望岳》,女生朗读《春望》,两位学生朗读《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稍作点评。)
生:从体裁上,《望岳》和《春望》,都是五言律诗。后两首属于古体诗。
师:能说说古代诗歌具体分类么?
生:古代诗歌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词、曲,格律诗又分为律诗、绝句。
师:很好,律诗一般讲究韵律对仗,古体诗篇幅长短不限,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石壕吏》全篇都是五言,《茅屋》以七言为主,穿插了二言和九言。
生:从感情基调上看,《望岳》感情基调是积极高昂的。其他三首诗感情基调都是低沉的,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