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光冲破现实的苦难——《与妻书》与《报任安书》比较阅读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8张,,教案、导学案约1160+1310字。
理想之光冲破现实的苦难
——《与妻书》与《报任安书》比较阅读
2020.12红棉杯 容山中学语文科组 陈姗姗
一、本课设计缘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业质量水平4—3描述的质量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基于此质量描述,我设计了本节《与妻书》与《报任安书》的比较阅读课。
二、选材缘由
比较阅读,是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与妻书》与《报任安书》皆为至情至性之文,两位作者以书信抒发自己坚定的信念,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执着。两文文体一致,但语言风格不同;两位作者同样是感情炽热,见识深远,情怀慷慨,但面对生死却又有决然不同的选择。这种家国情怀、生死抉择的价值观,碰上如今新冠疫情中不可胜数的逆行者,正是这两篇书信的现实意义所在。
三、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
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生死抉择观三个方面比较《与妻书》与《报任安书》。
2、审美鉴赏与创造
①用恰当的语调、情绪朗诵文章;
②给两文写回信
3、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两位作者面对生死不同的抉择,了解其现实意义并能迁移理解航天精神、抗疫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生死抉择观三个方面比较《与妻书》与《报任安书》。
难点:了解两封书信的现实意义。
五、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思维图式法、诵读法
学法:表格比较、双气泡图、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模仿写作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
……
与妻书
林觉民 〔清代〕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