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同步作业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第4单元 第18课
一、基础知识
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D(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D.名词用作动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马童面之 面:面对
【答案】C(卒:终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项王乃大惊曰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①汉军围之数重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答案】C(A.副词,于是/副词,才。B.介词,因为/介词,把。C.均为代词,代项羽军。D.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
二、文本阅读
阅读《项羽之死》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答案】D(购:悬赏征求)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四面皆楚歌”应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6.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语意相同的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项羽认输但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表明了他自负、自尊但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点。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