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三月模拟调研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pdf
  • 资源大小: 4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5 15:12: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600字,答案扫描。

  乌兰察布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三月模拟调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古代中国,新事物的普及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传播”比“技术发明”更为重要。诚如《滇海虞衡志》所言:“然物有同进一时者,各囿于其方,此方兴而彼方竟不知种,首着入中国垂二千年,北方多而南方未有种之”
  由此,笔者提出“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的观点。简言之,由于技术、口味、文化等因素,国人对于外来作物的接受和调试,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在这种稳定的饮食结构下,外来作物的优势最初都被忽视了,它们影响力的发挥要经过几百上千年的缓冲,而传入中国时间最晚的美洲作物,在近代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影响都是比较小的。
  提出“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是基于中国农耕文化的特质。由于中国传统农业高度发达,传统作物更有助于农业生产稳产、高产,更加契合农业体制,更容易被做成菜肴和被饮食体系接纳,更能引起文化上的共鸣。这其中的因素,最为重要的就是种植制度与饮食文化的嵌入。
  首先是种植制度,即比较稳定的作物种植安排。至迟在魏晋时期的北方、南宋时期的南方,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旱地耕作、水田耕作体系,技术形态基本定型,精耕细作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优势作物地位基本确立。《齐民要术》的出现成为北方“耕一把一糖”这一技术体系成熟的标志。但北方地区在汉代可能就已达到这一高度,因此许掉云才说,汉代是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时期。
  自六朝开始,南方华夏化进程加快,“南方大发现”(王利华语)最终在南宋完成,标志便是《陈奥农书》中的“耕一把一抄一耘一躺”技术体系。这一时期梯田的大量出现同样论证了这一观点。至此,传统农业基本形成精耕细作的成熟系统,北方多是两年三熟麦豆秋杂或根棉、根草轮作,南方则多是水旱轮作,外来作物很难融入进来,特别是融入大田种植制度。
  其次是饮食文化,即人们对外来作物的适应问题。就像今天依然有很多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一样,中国区域间饮食文化千差万别,更毋论国别饮食体系间的差异。外来作物中,最早融入种植制度的小麦,在中国的本土化经历了漫长的两千年历程,至迟在唐代中期的北方确立了主根地位。虽说由于汉代人口的增长使小麦得到了一定推广,但是如果没有东汉晚期以后的面粉发酵技术和面粉加工技术的发展,很难想象小麦能逐渐取代粟的地位。
  同理,小麦之所以能够在江南得到规模推广,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永嘉南迁后北方人有吃麦的需求,在南方水稻大区率先形成了“麦岛”,几次大的人口南迁均是如此,带动了小麦的生产、消费与面食多样化    外来作物在传入初期,多是作为观赏、药用,少量食用多因猎奇心理,很少被大量食用,即使大量食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心理和身体上都是较难接受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李听升《从超稳定饮食结构看中华农业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新事物的普及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技术发明”不如“技术传播”重要。
  B.外来作物的优势被忽视使中国饮食结构稳定,其影响力要经过千百年后显现。
  C.魏晋之前的北方、南宋之前的南方,就都同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的耕作体系。
  D.如没有东汉晚期后的面粉发酵、加工技术的发展,小麦可能无法取代粟的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滇海虞衡志》《陈兽农书》等文献相关内容,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
  B.第六段以外来作物中的小麦为例,论证了人们对外来作物的适应是漫长的。
  C.三至六段采取总分结构,由主到次论证了“中国超稳定饮食结构”的各种因素。
  D.文章“某种意义上”“至迟”“原因之一”等词语的使用,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滇海虞衡志》认为许多作物在某个地区流行而其他地区可能连种植都没有,是由于地域的限制。
  B.传统农业是否发达,影响着传统作物是否利于农业生产、契合农业体制、纳入饮食体系、引发文化共鸣。
  C.《齐民要术》标志着北方“耕一耙一糖”技术体系的成熟,但许悼云的观点是北方在汉代就已达到此高度。
  D.《陈兽农书》中的记载和梯田的大量出现,从史料和事实两方面证明了自六朝开始,南方华夏化进程
  加快完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家倡导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政策为中国网络文学发力全球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引导其充分发挥精品价值,在全球文创领域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网络文学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海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正逐步实现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整体性转换。不少网络文学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网文出海,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翻译出版了大量易于让国外受众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进一步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新的魅力。
  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从网络文学出海整体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万余部,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