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咏物抒情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870字。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咏物抒情
学习目标
01.体会咏物抒情的表达效果。
02.学习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提高借物抒发、寄寓自己理想、志趣、情操的能力。
03.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
的思想感感情。
激趣导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于谦以石灰作喻,寄寓了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郑板桥借竹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顽强执着的高傲风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王冕借梅花传递了自己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美好情操。这种将个人之“情”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是咏物抒情。
习作剖析
下面两个片段分别是两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请说说文章咏的是什么物,抒的是什么情?物与情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
片段一:
它没有花香,也没有树高。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哪怕只是小小的缝隙,只要有泥土,都能见到它那绿绿的身影。它就是小草,我赞美小草!
它披着一身绿的外衣,与美丽的花朵比起来,它的确逊色不少,但它不为自己单一的外表感到自卑。它也没有树的高大,但在高大的树木面前,它从不低头。不管风吹还是雨打,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用那渺小的绿装饰着大地。
片段二:
经过露水的洗礼,那短小的小草显得格外翠绿,晶莹剔透,嫩嫩的枝叶四处地伸展着,一两颗黄豆大小的露珠在叶上折射出太阳的光线,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珍珠。
这一丛小草美极了,既没有树的高大,也没有花的矫情、这样顽强地向别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淡淡的香气闻起来好闻极了。
过了多年以后,即使我遇见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回映在我眼前的是一丛短小的小草。
【把脉推敲】
很明显,这两个片段都采用了咏物抒情的手法,作者都想通过对小草的描写来抒发对小草乐观、自信、顽强的赞美。但片段一中的小草没有细致传神的描写,没有写出小草生长的具体情态,使小草高贵的精神内涵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再看片段二,有对小草的细致描写,但是没有很好地运用联想和象征手法,没有点出小草的内在精神,所以没有办法形成映射关系,也就无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心中的赞美之情。
课文回眸
阅读课文《雪》《蝉》《雷电颂》,思考:课文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