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 资源简介:
约3030字。
浅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安徽省凤阳中学 葛治妍
摘 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学习需要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素养,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地实施。文章通过对新课程下合理的高中语文教师素养,即人格素养、知识素养、教学管理素养、教研素养的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师息息相关,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我的发展。换句话说,即语文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养。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语文教师,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师素养的定义
目前,关于语文教师素养的定义说法种种不一,对此也没有明确的界定,部分人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质。这种特质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地发生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此,我们也可以将语文教师素养看作一种稳定的品质,且独属于语文教师的建立于先天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是一种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能够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具体应包括人格素养、知识素养、教学管理素养和教研素养。
二、新课改下合理的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一)人格素养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熏陶的。语文这门学科强调“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把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和理念传授给学生,其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能自觉意识到,并按照教师所体现的道德规范来校正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反之,则会使学生的心灵或人格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在认知学生行为的同时,应注意时刻审查自己的行为,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中学生有一次又缺了半节课,班主任依照自己对该学生平日的表现,在不问原因的情况下批评了该生,下课后该生去找班主任解释原因,但班主任没有给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