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10字。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说明创作者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在1934 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复成章”的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江金山寺,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云边,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说正读是从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节选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语语素为单音节,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利用并展示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回文诗产生有其宏观背景,汉语本身的特点为其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文诗博大精深,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回文诗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通体回文”最难驾驭,驾驭了“通体回文”便能驾驭其他种类的回文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的种类、特点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作者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点来证明回文诗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C.作者详细分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回文诗正读倒读意境不同。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了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令人称绝。
C.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地大约是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曾是最受注目的星辰之一。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