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9/27 9:28: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040字。

  2021-202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学的勃兴,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不容小视的重要现象。近些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如肖亦农的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的《一种精神》、哲夫的《水土中国》等。
  生态文学的兴盛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呼唤与内在需要。从“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到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建设,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当下生态文学的繁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学文化积淀基础。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游记、风景散文等文学作品,堪称最早的生态文学。而自古便有的天人合一、天行健、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历来重视生态和环境,重视自然与和谐。中和、协和、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
  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从考察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文学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时期,率先出现的一批生态文学代表性的作品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等,关注中国的森林滥伐、风沙肆虑、国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获得文坛瞩目,从而为生态文学名分的确立与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题材内容上看,生态文学可以区分为植物文学(包括森林文学)、动物文学、大自然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或环境文学、水文学等。生态文学的体裁样式则囊括了小说、诗赋、散文、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植物文学如梁衡近些年来踏寻采写的“中华人文古树系列”散文,动物文学如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姜戎的《狼图腾》等,大自然文学如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美丽的西沙群岛》等,水文学如哲夫的《水土中国》、秦岭的《在水一方》等。
  生态文学中所占比重和产生社会影响更大的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问题的纪实作品。何建明的《那山,那水》、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等是反映生态建设主题的代表性作品。生态问题报告文学分量很重,更易引人警醒,启人深思。譬如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考察纪实》、哲夫的“江河三部曲”《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以生态及开发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学,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它在推动自然环境保护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倡扬科学发展观、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等方面,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的生态文学是一种有现实指向性和长远意义的行动文学。
  今天,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正在逐步地打开、拓展,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势必将影响并改变生态文学的观念创新、取材、立意、视角和面貌。只要保持与生态紧密的关联,生态文学就一定能接上地气,获得蓬勃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直接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B.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哲学思想,正是生态文学反映的根本主题。
  C.生态文学是由生态问题催生的,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人的责任和担当。
  D.生态文学题材内容类型丰富,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众多,整体比重相对均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指出当前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生态文学勃兴的现象,进而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勃兴的原因,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B.文章从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哲学要义等方面说明生态文学的历史渊源和文学文化积淀基础,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C.文章第六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何建明、肖亦农、李林樱、哲夫等人的作品,有力地支撑了本段观点。
  D.文章末段承接上文的论述,进一步指出生态文学发展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同时也点明了生态文学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学在选材、立意等方面并非一成不变,它将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B.生态文学一直从正面反映自然环境保护、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
  C.要想创造出更受读者欢迎的生态文学作品,就需要与生态保持联系,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体现了生态文学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