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04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卷
语 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时代,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为了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东西,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都推出了快速视听的内容。
倍速“追剧”,已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和休闲生活方式。“倍速”能够改变播放的速率。一部1小时的剧,在开2.0倍速的情况下,30分钟就可以看完;扩展到一部剧,用20集的时长就能看完40集的电视剧,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而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
网上有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者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类别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居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45.5%……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了“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速带入了经典阅读之中。诸如《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倍速为主。这些图书大多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作简明扼要的梳理,偶尔会加上编者个人的评价。这些图书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有学者认为“倍速”阅读的流行,说明“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已经到来。“过去的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后经典时代其实是在孕育一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但我们都知道,书籍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倍速阅读的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要去精神化。倍速阅读的弊端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使我们无法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忽视了对深刻思想的领悟和品味。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速度”时代。对欣赏的事物,或精神对象,我们似乎已经没有了心灵的品味,没有灵魂的交流,没有精神的对话,一切以实用、消费为原则,快速见效、带来功利,一切要服务于这种追求倍速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我们文化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今天,信息的洪流奔涌而至,我们更容易将智慧与知识、知识与信息混淆起来,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问题,用娱乐的方式、技术的方式来对待文化的问题、精神的问题,物质力量、技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也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对立、又互相渗透,构成着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所以,在这个文化“倍速”,甚至精神生活也“倍速”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回望心灵的能力,让我们的文化“慢下来”,让我们的精神“慢下来”。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化和精神的美、真、深的品质。
(摘编自袁跃兴《“倍速”时代,文化要“慢下来”》)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下生活的速度快,信息量大,所以人们的阅读方式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向“速食”转型。
B.经典时代的沉浸式阅读能让人领悟和品味深刻思想,并且形成理性化、系统的知识体系。
C.在互联网时代,音乐娱乐内容比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更加适合采用倍速模式观看。
D.文化和精神具有美、真、深的品质,它需要人们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去感知、感受和感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几次举例,目的是论证人们在网络时代用娱乐、技术方式对待文化、精神问题的弊端。
B.文章基于对文字抽象特征的分析,作出了倍速阅读挤占深阅读的时间、忽视深刻思想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摆出事实,再分析利弊,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文章既关注到信息奔涌,又主张文化、精神应“慢下来”,显示出作者客观而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倍速带入经典阅读中,只求速成、倍速而不去读原著,是忽视思考的杀鸡取卵之举。
B.时代的“速度化”,使快速见效、带来功利成为了人们文化乃至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据。
C.有学者从“孕育着新的审美快感”的角度认同“速食”阅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自觉。
D.倍速时代应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和心灵的勇气和能力,这体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历史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且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