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0180字。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严峻。在以往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信仰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常常被漠视或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成都的宽窄巷,据说是蓉城的会客厅。它既是当地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走进宽窄巷,会看到许多牌匾,上面写着关于房屋历史的介绍。这些牌匾作为街区记忆的“讲述者”,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的身份,但有时候牌匾仅仅作为装饰物存在,内容完全失真,甚至张冠李戴。曾经宽窄巷里一个牌匾的牌文,把巷子里一位业主胥女士的曾祖父写成了她奶奶的丈夫。后来景区进行了改正,但结果又把胥女士的奶奶又写成她公公的女儿,怎一个“乱”字了得!
上述并非孤例。在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如果稍加留意,都不难发现类似的错漏。这些乱象不仅暴露了管理者的粗心,更反映出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新而更新吗?如果是这样,一切推倒重来即可显然不能如此。城市更新,说到底是为了保持城市的活力,延续城市的生命力,而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硬件,更在于文化和历史。比如,童年时代街边的小吃、屋顶的飞鸟、门前的花香、唢呐的声响,这些个体记忆的碎片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说,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残缺的,没有历史的城市也不过是一群无根的建筑物。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把诗歌和建筑这两者看成是克服人类遗忘的有力征服者。从这个角度讲,每一栋历史建筑就好比一首珍贵的诗,历经岁月沧桑,最终汇成城市的史诗。所有建筑遗产都是人类记忆的守护者,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因此,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
如何重建城市记忆?首先,要从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开始。今天,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已找不到它们的由来和名字,因此,抢救历史记忆,为历史建筑建档,是我们重建城市记忆的当务之急。其次,寻找老建筑的故事和街区的传说记录那些珍贵的口述史,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还原历史现场,让历史记忆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另外需要指出的,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都应得到重视,无论是王宫还是民居,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关于它们的记忆并无贵贱之分。因此,我们不能只保护名人故居等著名建筑却忽视民宅民居。
要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还要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既要保护遗产的外部物质形态,也要培育它内在的文化价值;在更新形象的同时,更要让它与日常生活发生联系,恢复其社会功能。
(摘编自袁瑾《重建城市记忆刻不容缓》,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等记忆仍然没得到更新。
B. 宽窄巷中,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身份的牌匾因其装饰功能导致内容失真。
C. 城市更新的灵魂是记忆重建,而文化和历史主导着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
D. 重建城市记忆,名人故居和民宅民居的保护都重要,不过前者更为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叙述重建城市记忆 时代背景,接着连续发问,分析问题。
B. 文章以宽窄巷牌匾内容的乱象为实例,说明重建城市记忆的迫切性。
C. 文章围绕“文化创意”,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D. 文章在阐述重建城市记忆的迫切性后,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与城市更新”的内涵有偏差,没有完全实现。
B. 约翰??罗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一书里认为,“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
C. 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应该有针对性,不能“一视同仁”。
D. 重建城市记忆应该抢救历史记忆,为历史建筑建档,把城市内在、外在的价值一起留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连日来,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新冠病毒及其新变异毒株在印度国内快速传播。根据印度卫生部5月1日公布的数据,印度累计确诊已超过1916万例,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21万例,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在连续9天超过30万例后,5月1日首次超过40万例,创该国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更糟糕的是,专家普遍预测印度疫情仍未达峰值,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面对印度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疫苗短缺现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施以援手,但有一些国家却搞起了“疫苗民族主义”,禁止疫苗及其关键原材料出口,人为制造“免疫鸿沟”。这既破坏了全球团结合作抗疫的大局,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