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020字。
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些年,思维模式十分热门。在众多的思维方法当中,批判性思维最受关注。许多人看到“批判”二字,就本能地将之和批评甚至吵架画上了等号,至少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激烈的思维模式,咄咄逼人,让人紧张。其实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探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其中“批判”指的是审慎地判断,所以仅仅持有与他人或主流不同的观点并不是批判性思维。
②最早给出“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称之为“反思性思维”( reflective thought),并做了这样的定义: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从这个定义来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一种实践取向的思维,并不代表对他人论点的一味诘难。
③批判性思维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信息的盲目吸收这一层级,而是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估,全面地审视之后再去得出自己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当然也是一种具有质疑与反驳倾向的思维;但是,这种质疑与反驳首先是“理性”的,它不以单纯的肯定或否定为目的,而以合理的判断为宗旨,以建构与发展为方向。因此,它的质疑与反驳是基于实证与逻辑的。
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技能,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换言之,这是每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有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方式。在新闻热点事件中,非此即彼的道德绑架处处可见:你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日本,你是不是不爱国?贩卖儿童罪大恶极,死刑你竟然不支持,你为何这么冷血?其实,爱国与是否支持某国家的某个具体举动没有直接关联;法律代表着程序正义,并不是倾泻愤恨的工具,是否判处死刑,需要足够的证据支撑,并依照严格的审判方能认定。这种思维方式就像“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要扫大街!”“是中国人就转发!”一样,无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批判性思维的要点就是“理性考察之后再决定”,“理性考察”才是开锁的钥匙,它的内容,或者我们说的“探究和实证”,才是批判性思维的心脏地带。
⑤对批判性思维的使用者来说,探究的出发点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过程的公正、开放和全面性。不管思维的过程是为了证实,还是为了证伪,只要在思维过程中遵循全面多样,公正开放的原则,那么不管最初意图是什么,最终正反两面的观念都会被包括进来,自然会得出切中肯綮的结论。
⑥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善于鉴别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的差异;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的严密程度;能够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地解释其结论。基于这些特质,我们发现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思维工具,伟大的智者们使用它构造了我们的历史和对世界的清晰认知,构造了我们的哲学和文化体系,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更是构筑文明的重要思维方式。
(摘编自“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性思维通过评估、比较、分析、探索和综合,从而持有与他人或主流不同的观点。
B. 批判性思维被确立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具备的思维模式。
C. 批判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只要将正反两面的观念都包括进来,自然会得出切中肯綮的结论。
D.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思维工具,也是构筑文明的重要思维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使用“从这个定义来看”“从这个角度来说”等限制性语句,表述严谨,立论审慎。
B.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运用举例论证,例如说“理性考察”是开锁的钥匙,“探究和实证”是心脏地带等。
C. 文章列举二元思维方式,是为了与批判性思维对比,更好地凸显出后者“理性考察”的特点。
D. 文章论证有破有立,破即破除误解和谬误,立就是确立对批判性思维的正确理解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性思维不以单纯的肯定或否定为目的,因此并不需要关注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B. 对批判性思维的使用者来说,探究的出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过程。
C. 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方式,无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
D. 批判性思维不仅帮助伟大的智者们构筑了历史和文明,更提高了人类思维的效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2日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观众深受感动,有的网友动情地说:“感谢各位艺术家的声援,热泪盈眶!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