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一模(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160字。
绝密★启用前
高三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对文物,我们尽管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但终究难以窥见先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先民们的内心世界恰恰存在于人类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里,根据它们进行人类精神考古,其意义不亚于实物考古。
要进行人类精神考古,就必须以物质考古为前提。有幸的是,当下丰富的物质考古成果,正在为中华民族精神考古提供有力支持。近百年来,考古学界对于从旧、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基本上弄清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一条考古学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中国早期书写中所勾勒的从五帝到夏商时代的历史进程是基本一致的。如二里头文化大体对应夏文化和早商文化,陶寺遗址与传说中的“尧都”有关,无论从考古遗址、出土文物还是从年代测定角度来看,都可以得到基本的证明。因此,参照当代考古学的丰富成果,必将把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实现从物质考古到精神考古的深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中华文明早期书写的研究。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悠久的书写传统。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设立了史官,有意识地把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记录下来。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一百多个陶器刻画符号,时间距今7000~5000年前。虽然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遗物,但是先秦典籍中并不乏相关的记载。《左传•召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郑玄注《左传》也认为《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
人类何以发明书写(包括文字和早期图像符号)?就是要通过一种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有效手段,将人类的历史、经验、智慧记载下来,用以回顾过去,指导未来。作为中国早期书写最重要的成果,有幸传承下来的就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早期书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记史。在“六经”当中,单纯记史的只有《春秋》,而且它的产生最晚。其实,即便是《春秋》,所记史事也极其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史事记载孔子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其余“五经”所记载的分别是先民们的诗、乐、舞,治国理政的经验,日常生活规范和国家制度,以及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智慧,等等。要而言之,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虽然建立在物质文明史的基础之上,但它不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是对生活的理解,对宇宙的观察,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
“书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其本义指的就是写字的行为,其后则引申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怀、寄托的思想。而我们今天则将“书写”当作一种以精神生产为目的的人类主体活动,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最终则落实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构。由此我们能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和出土文献的丰富成果,弄清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何以形成等重大问题。
(摘编自赵敏俐《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物考古虽然不能让我们直接窥视先民们的内心世界,但它为我们进行人类的精神考古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
B. 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没有间断的文明之一,是因为中国人发明文字的时间很早,有着悠久的书写传统。
C. 中华民族早期书写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既有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国家大事,也有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等。
D. 我们今天对“书写”的研究,不仅针对写字行为,而且针对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怀、寄托的思想等人类主体活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阐明了先民们的内心世界与人类早期书写的关系,指出人类的早期书写在精神考古中的重要作用。
B. 陶寺遗址对应了传说中的“尧都”之例,证明了考古学所构建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早期书写所体现的历史进程基本一致。
C. 文章从历史视角出发,仅通过对中国早期书写与考古发掘文物间关系的阐述,论证当下研究人类早期书写的重要意义。
D. 文末总结指出当下我们该如何研究“书写”,并延伸到要利用考古学及考古成果弄清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形成等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在对中国早期文明进行研究并将其推向新 高度的过程中,对中华文明早期书写的研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B. 历史证明,殷商以前没有成体系的文字书写,但先秦典籍对殷商以前的历史有相关记载,如《左传•召公十二年》所述。
C. 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史官,他们记载了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了解其记载的内容是我们明确当时物质文明建设情况的唯一途径。
D. “六经”中《诗》《书》《礼》《易》《乐》一开始并没有记史的传统,后出现的《春秋》打破了这一传统,但只有简单的记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没有间断的文明之一”错,原文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不是“之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仅通过对中国早期书写与考古发掘文物间关系的阐述”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颠覆性技术是指能够带来突发的或意料不到的效果的创新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产生正面结果,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它可能对已有的技术和市场带来革命性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力量平衡。通常,这类技术的出现没有规律,更难以预测。
颠覆性技术和新兴技术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一般来说,颠覆性技术可以是科学技术突破的结果,如电子的发现。而新兴技术也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其刚刚出现时颠覆性可能没有马上显现。但当它被创新性地应用时,其颠覆性就会得以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