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250字。
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艺术,关于其审美性问题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在于书法在当代语境下可以言说的边界和范畴。显然,书法在逐渐脱离书写工具的应用属性后,作为视觉艺术的纯学术属性被自觉强化,其解读方式在水墨实践的价值维度中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这种多元和开放表现为观念的自由表达,以及“反美学”式的形式探索,但业界专家也指出,这种文字形态的建构是建立在汉字审美向文字水墨形态拓展的逻辑基础上的,仅仅是学术范畴关于书法创作创新层面的实践,而不应和汉字书写方式在大众中的识读、应用、传播关系混为一谈。
事实上,创作现状的趋同现象,在各种书体中都有体现,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显然不是理想的状态,艺术应该是各种风格百花齐放。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创作者缺乏个性的追求,缺乏审美的主动性。创作者大都讲取法,但对取向思考得比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取向决定了取法,有什么样的审美选择就有什么样的取法。
“优美”和“壮美”的美学观点是清末学者王国维提出的。他以西方“崇高”美学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阴阳刚柔”说而提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那么,这两种美学取向如何在书法创作中成功实现?需要明了优美、壮美在线条、字形、墨法、空间、情感、印章中的特点。优美的线条:轻、柔、细、静;壮美的线条:重、硬、粗、动。优美的字形:局促、轻灵、收敛;壮美的字形:宽博、厚重、舒展。优美的墨法:墨色变化不太强烈;壮美的墨法:墨色对比反差大,视觉刺激强烈。优美的空间:布局相对匀称;壮美的空间:黑白分割明显,反差大。优美的情感:心平气和,恬淡悠然;壮美的情感:心潮澎湃、高昂激越。优美的印章:灵秀飘逸;壮美的印章:粗犷豪迈。明晰了这些书法本体的特性,方能在创作中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选用不同的审美元素,来表达书法作品的优美或壮美或二者兼而有之。
进行审美思考,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审美,主体的修养很重要。追求雄强也好,追求壮美、优美也好,实际上它都是以人为主,最终还是要加强人文修养,坚守的需要更多一点,创新需要慢慢地、自然地积累。我们这个时代要提倡修养正身、立行作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就个体而言,要将自己各方面的人文修养,包括艺术的、文学的、哲学的、音乐的、绘画的,等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够去寻找到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情感,才能激发我们的情感,甚至还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国家、文化的背景下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掘到一种人文精神的高标,一种含有人格的东西,这样才可能发现美的东西。
在当下大量书法爱好者、书法读者参与的全媒体时代,书法专业团体负有不可推卸的审美引导责任。只有专业团体内部解决了审美分歧,实现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深入书法艺术的传统经典,让书法回归现代生活,书法大众审美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因此,重视当下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照、丰富书法艺术的人文内涵、开拓书法艺术的审美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李亦奕《书法创作的审美之思:审美的主动性思考不可或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纯学术属性已经被自觉强化,其解读方式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B.作者认为,书法创作者缺乏个性的追求和审美的主动性,导致当下书法创作趋同现象普遍存在
C.作者认为,表达审美,需要主体加强包括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人文修养。
D.作者认为,书法大众审美水平提高有赖于书法专业团体内部解决审美分歧和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概述了学术界关于书法创作审美性的讨论情况,指出创作者缺乏审美的主动性的现状及其原因,从反面呼应标题。
B.文章第三段引用王国维关于“优美”与“壮美”的美学观点,阐述其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直接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文章第四段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主体的修养对审美很重要的分论点,然后重点阐述如何加强人文修养。
D.文章结尾指出全媒体时代书法专业团体在书法创作的审美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阐明实施路径及意义,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艺术,因为逐渐脱离书写工具的应用属性,所以影响汉字的识读、应用和传播,应受到批评。
B.打破书法艺术创作中将来可能在各种书体中存在的趋同现象,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首先应要求创作者明确审美取向。
C.明晰了优美或壮美的线条、字形、墨法、空间、情感、印章等书法本体的特性,就能创作出优美或壮美或二者兼有的作品。
D.书法创作者既要加强人文修养,厚积薄发,更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让创作体现审美取向,又凸显人文精神的高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日前,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工程——“东数西算”正式启动。这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全国性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后的又一国家级战略工程,对于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西部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供给失衡呼唤“算力西移”。要让数据发挥其资本化要素的价值,必须要平衡其开放性与安全性。目前,我国东部一线城市发展势头迅猛,数据需求量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