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
——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临海六中 金士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提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其内涵是指在作文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但是,目前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其中作文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教师为高考而教作文,学生为应付高考而写作文,因而出现了作文的无序性与随意性,在每个期初定教学计划时,其他学科的计划性都较强,只有语文科中的作文教学计划,只是粗粗地计划写多少篇,至于写什么,怎样写,一切都不甚了了。而学生呢,一部分学生的写作练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于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有的唱高歌、说假话、说套话。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失度。这样学生对付作文形成了“套子”模式。①即思维套子,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在套子里、于是在他们的思维深度,天上的云就是像牛群和棉花而不能像瀑布。②选材的套子,在作文的选材上学生翻来覆去就是运用那一点老掉牙的材料。如讲到做好事的就是雷锋。讲到勤奋的就是牛顿,达尔文。讲到不幸便是失去父母,变成了孤儿,这此材料都成了保留多年的节目。
综上所述,学生作文缺少的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切体验既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确定的目标,也更是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要感情真挚的基本内涵。可见怎样打破套子,怎样写出真情、写好真情、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挚感情?怎样才能写好真挚的感情,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抒写人生独特感受。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他主张写物,要忠实而不造作;抒情,要真挚而不虚假。很难想象一篇材料失真,胡编、胡编乱造的文章能够抒发真情,打动人心唯有描写真实人生,抒写真挚的情感,才能更文章有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冲击力。我们写文章就应该写自己的心灵体验,抒发真挚的情感,反映生活的真实底蕴。
真实情感从何而来?源于生活。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因为“真情”是能从“实感”中产生。因此,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用饱含感情的双眼去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要细心全面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富于表现力的细节,筛选出独具特色的材料,表达出自己的东西。这样每个人的感情历程、人生经历、思维过程、无疑就是宝贵的材料,从这个角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