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9 12:00: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850字。

  贵州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阐释传统。史书中的原始记载与早期论赞往往建构起了历史阐释的传统见解,而文人所作的咏史诗却能因其私人性与灵活性而获得广阔的历史阐释空间,有的还将一些传统见解翻转过来,也就是“翻案”。如果将史书中的正统观念视作历史阐释的正面,那么咏史诗中的“翻案”现象则可称为历史阐释的背面。
  翻案写法与咏史诗的写作传统并非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咏史诗出于班固之手,其《咏史》一诗铺叙缇萦救父之始末,开创了咏史诗的“纪事传统”,西晋的左思和东晋的陶渊明创作出一系列独具个人色彩的咏史之作,借古人情状浇今人块垒,开创了咏史诗的“抒情传统”。到中晚唐,咏史诗的议论色彩得以加强,诗人们开始乐于在咏史诗中发表对历史的看法,形成了咏史诗的“议论传统”。这些议论中还多有翻案之见,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形成了咏史翻案现象的第一次高潮。
  人们在讨论中晚唐咏史诗这一做法转向的时候,往往将其当作“以议论为诗”在中晚唐呈现出萌芽状态的又一例证。但历史题材与其他题材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它直接关乎“思想”。可以说,对历史的反思与“以议论为诗”是天然的盟友,在历史题材中掺入思想表达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中晚唐咏史诗中的议论往往是带有颠覆性的,甚至对主流历史认知有所违背.作为“以议论为诗”的典范形态,宋诗议论的基调仍是刚健中正、质朴务实且符合主流的儒家价值观。如王安石在《明妃曲二首》中提出了极具颠覆性的看法,对儒家所提倡的华夷之辨、君臣之义思想构成挑战;而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虽然也很具有批判性,却只批评君主不能识别贤才,与儒家尚贤思想如出一辙。在当时,欧诗得到一致的赞誉,王诗却遭到一边倒的唾弃。可见翻案构思未必就是“以议论为诗”的主流,它应是中晚唐社会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奇葩。咏史翻案在中晚唐的集中出现,我们认为应主要归因于思想领域的解放。
  首先,盛唐以来,思想世界的权威失坠、边界模糊的状况早已经出现,这导致唐人的思想世界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对经典与权威的质疑成为平常之事。如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称赞隋炀帝修筑大运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显然与儒家正统学者的批判相异,这完全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论调来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其次,中晚唐士人普遍面临着理想失坠的尴尬处境,文人风气开始从豪迈刚健向狂狷放诞的方向转变。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性格放肆的一面,而这与他们在咏史诗中表现出来的翻案倾向是一致的。其中等而上者,借古人古事发泄自我悲愤,对古代的英雄事业与忠贞志节提出怀疑,代表了中晚唐知识分子普遍洋溢的磊落不平之气;至于等而下者,甚至将咏史诗写出低俗香艳的格调。再次,中晚唐社会危机丛生,道德秩序崩塌,稍有正义感的文人都会对朝政弊端或道德堕落加以批评,借古讽今在所难免,因对现实有过于极端的愤怒,形之于诗,则往往贯穿着同样极端化的思维习惯。
  如果说功利思想与理想失坠相当于中晚唐文人价值世界中“极右”的一面,那么极端化的道德批评则相当于“极左”的一面。这些看似悖反的思想倾向同时作用于同一批诗人的身上,未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样一个充斥着社会危机和思想异动的极端化的时代,文人的心中也会充满着相互矛盾的极端化思想,而这些都是翻案作为一种历史阐释习惯的社会根基与思想源泉。
  (摘编自马昕《历史阐释的背面:中国古代咏史诗的“翻案”现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史书的原始记载和评价所代表的历史阐释传统相比,咏史诗有着更为广阔的历史阐释空间,有的还有新奇独特的阐释见解。
  B.咏史诗的写作传统经历了纪事、抒情、议论三个阶段,其中议论色彩的加强最终促成了咏史诗翻案现象在中晚唐的集中出现。
  C.咏史诗的翻案现象呈现出实用主义、理想失坠、极端化的道德批评等思想倾向,这种现象与当时思想领域的解放存在着关联。
  D.在充斥社会危机、思想异动的时代,诗人往往将对现实的极端愤怒形诸咏史诗,而在历史阐释中又呈现出矛盾的极端化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阐释传统,意在引出古代咏史诗的翻案现象这一话题。
  B.文章第三段先破后立,并采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指出咏史翻案在中晚唐集中出现的原因。
  C.文章在分析咏史诗的翻案现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时,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D.文章阐述古代咏史诗翻案现象,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阐释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独具个人色彩的、以抒情为主的咏史之作,往往借古人情状浇今人块垒,因此无法将一些传统的见解翻转过来。
  B.以议论为诗歌的典范形态,在历史题材中表达颠覆性思想,甚至违背主流历史认知,是咏史诗翻案构思的主要特点。
  C.皮日休和王安石的咏史诗都具有颠覆性思想,王诗却遭到一边倒的唾弃,可见翻案构思成为主流需要一定的社会土壤。
  D.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之举,前人多有缅怀之意,而杜牧《题乌江亭》却对此进行了理性思考,是翻案诗的“等而上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热词,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实现碳达峰,才能实现碳中和。从发达国家碳达峰路径来看,碳达峰后会经历一个平台期,之后随着技术进步,碳捕集技术和负排放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碳排放水平会持续下降,进入良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