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七)(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26 21:48: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390字。

  绝密★启用前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理学上把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的烦躁情绪称作焦虑,焦虑的表现有着急、忧愁、紧张、恐慌等。互联网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人们渴望把更多的外在知识纳入自我知识系统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特征。
  知识焦虑现象并非互联网时代所独有。如20世纪70年代,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就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借主人公汉嘉之口指出,工业化给传统社会带来文化碾压,给思想者制造了知识焦虑。
  时代不同,知识焦虑的诱因也有差异。在中国古代,受社会结构的制约,中央与地方、乡村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信息封闭明显,信息交流固化,知识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士大夫阶层手中,精英赋予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劳动者获取知识具有零散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劳动者便产生了知识焦虑。战争频仍、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交际不便等都是诱发知识焦虑的重要因素。到了近现代,印刷术、大众媒体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学习视野,使知识交流日渐便捷、顺畅,但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等因素又导致知识焦虑的产生。相比之下,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知识焦虑,则倾向于知识演进的更高层次。当代社会的知识焦虑有如下诱因:第一,知识过载;第二,知识碎片化与人们的信息价值辨识能力之间存在冲突;第三,个体知识系统更新滞后于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更新的节奏;第四,多元化的知识追求与人们精力有限之间存在矛盾;第五,人们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发展;第六,职业前程的不确定性带来心理恐慌。
  不过,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曾指出乐观的一面:种种适应新形势的现实性焦虑,是人类对外部危险本能的知觉反应,人们能够进行积极战斗,从而逃避危险。这一观点可以给现代人带来启发。在当下社会,知识焦虑固然令人不快,但也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焦虑对个体成长和文化发展未必都是起消极作用,焦虑也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动力,激发个体做出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促使文化激励机制形成。
  要避免知识焦虑带来的危险,首先需剥离附着于焦虑之上的过度的功利诉求,了解知识焦虑的最初因由,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个体成长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明确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焦虑也可以变成动力。我们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解决急迫问题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焦虑提高知识利用率;可以通过激发对特定知识的学习兴趣,将自己培养成目光如炬的现代学习者,将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到新的高度;可以借助焦虑激活资源共享机制,加快个体知识、隐性知识向群体知识、显性知识的开放性转化,推动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融合。
  (摘编自孟威《化知识焦虑为学习动力》)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当下社会,一些人表现出知识焦虑,他们过度担心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用,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
  B.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在20世纪70年代指出,当时的社会受工业化影响,出现了知识焦虑现象。
  C. 在近现代中国,印刷术、大众媒体获得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但也带来资源占有不平等等问题。
  D. 利用好知识焦虑有望提高知识利用率,培养更多的现代学习者,推动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融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提到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的内容,论证知识焦虑现象并非互联网时代独有。
  B. 文章按时间顺序论述在不同的时代,知识焦虑的诱因有所不同,其中,对近现代时期的论述较简略。
  C. 文章在阐述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带来的启示之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怎样正确看待、利用知识焦虑。
  D. 文章既表明知识焦虑有不良影响,又论及知识焦虑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作者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域与区域之间信息交流有限、劳动阶层缺少知识话语权等因素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产生制约作用。
  B. 在当代中国,知识碎片化、一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新快等因素给人们学习外在知识带来一定的挑战。
  C. 弗洛伊德认为,知识焦虑是人们面对外部危险的本能反应,人们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其带来危险。
  D. 知识焦虑者如果能剥离附着于知识焦虑之上的过度的功利诉求,就能摆脱知识焦虑带来的困扰。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印刷术、大众媒体获得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但也带来资源占有不平等等问题”错误,文中没有依据表明“资源占有不平等等问题”是印刷术、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的。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智研咨询整理)
  材料二: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我国网民数量突破10亿,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进而言之,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生产要素,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奠定基础,而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数据挖掘和数据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这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