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九)(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27 8:32: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030字。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钟书在《谈艺录》开篇即谈“诗分唐宋”的内涵: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与个人的性格情致、审美取向、语言功力密切相关,是相当个体化的行为,绝非社会状况所能支配和解释的。严羽等古人以唐朝宋朝为诗歌断代分期,只是便于著述的权宜之计,事实上,在文学领域里,“同时之异世、并在之歧出”的创作现象比比皆是。宋代诗歌也不乏注重情韵的自然感发之作,唐代诗歌中也不乏偏于议论的“尚理”之作。可见,以“丰神情韵”见长的唐诗未必出于唐代人之手,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也未必出于宋代人之手,与其将“尚意兴”之唐诗和“尚理”之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其视为文学创作的两种不同倾向。“诗分唐宋”昭示的不是“朝代之别”,而是创作主体的“体格性分之殊”。钱氏从两个层面凸显出“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
  首先,“诗分唐宋”中的“唐宋”指的并不是唐朝和宋朝。杨万里曾经说过,“诗江西也,非人皆江西也”,在钱钟书看来,“诗人之分唐宋,亦略同杨序之指”:诗唐宋也,非人皆唐宋也。
  其次,“诗分唐宋”所标举的是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不同创作倾向。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的性情心理各有特点,在诗歌创作方面,唐代诗人多重想象,追求浑融之美,宋代诗人多重理智,追求分析之妙,其他朝代的诗作均是唐宋诗风的轮回。但是,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性情心理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宋代诗歌中也有重想象的成分,唐代诗歌中也有重理智的成分,甚至在同一个诗人的诗作中,也会出现“丰神情韵”和“筋骨思理”这两种审美特质。在钱钟书看来,这种唐宋诗交缠的创作倾向主要取决于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而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可能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旷世而可同调”的文学创作现象普遍存在。生活在唐代的某些诗人可以写出宋人推崇的“筋骨思理”之作,生活在宋代的某些诗人也可以写出唐人推崇的“丰神情韵”之作。
  第二,同一个人身上会交缠着不同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所以,即使在同一创作主体那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论及这个问题时,钱氏将刘邵和荣格的观点并置起来相互参证,刘邵和荣格都涉及了不同气质心理并存于同一个体的现象。钱氏认为,这种现象是唐诗创作倾向和宋诗创作倾向杂糅于同一个体的真正动因:少年“才气发扬”之时“遂为唐体”,老年“思虑深沉”之时“乃染宋调”。
  显然,钱氏对“诗分唐宋”内涵的阐释在再现说和反映论盛行于世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当积极的纠偏意义。
  (摘编自孙暖《论钱钟书的“诗分唐宋”观》)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羽,即严仪卿,他在《沧浪诗话》中首倡以唐朝宋朝为诗歌断代分期,谬误明显。
  B. “同时之异世”“旷世而可同调”,唐诗可能出自宋人之手,宋诗可能出自唐人之手。
  C. “诗分唐宋”是“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也会出现“情”“理”交缠的审美特质。
  D. 钱钟书所在历史时期,再现说盛行于文艺领域,用它来阐释“诗分唐宋”似显欠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直接提出钱钟书“诗分唐宋”的理论,接下来进一步阐述其核心内容。
  B. 文章第一段举唐、宋一系列诗人的实例,能支撑唐诗、宋诗各有其所擅长的观点。
  C. “诗唐宋也,非人皆唐宋也”仿拟杨万里的句式,来阐释钱钟书的观点,说理风趣。
  D. 文章逻辑性、条理性强,语言凝练准确,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分唐宋”的标准并非作者所处的时代,而是作品的风格,即唐宋诗歌有擅长丰神情韵和体现筋骨思理的区别。
  B. 诗歌创作“尚意兴”和“尚理”是两种不同的倾向,其选择与诗人的性格情致、审美取向、语言功力密切相关。
  C. 杨万里曾提出与“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类似的观点:江西诗派的诗人,只是作品风格相似,并不都是江西人氏。
  D. 在创作过程中,唐代诗人往往更重想象,而宋代诗人往往更重理智,两种不同的性情心理是诗作风格不同的根源。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谬误明显”错误,原文有“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只是便于著述的权宜之计”,可见选项谬误明显的表述过重。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息无障碍是从联合国决议中引申出的概念。2005年,国际电联(ITU)在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提出要“鼓励设计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其他处境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方便地并以可承受的价格使用这些设备和服务”。
  我国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倡议国和发起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