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试题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 资源简介:
约24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试题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河北 卢龙二中 于廷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解析:
全国甲卷仍旧是规范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命意形式和方法没有变化。让考生觉得有点难度的是对出自于《红楼梦》的匾额题名意趣理解似乎有点难度,其实这和《红楼梦》内容的理解与否不存在必然关系,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即使其中意趣不是深透领悟也关系不大,试题里已经给出明确解读,把握材料关键词句,抓准立意要旨,还是比较容易的。另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下册,第七单元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以《红楼梦》为高考作文材料,也许是为推动经典阅读,发挥指挥棒作用的尝试和努力。
从试题本身解读如下:
首先,第一段叙事,引入命题由头。
作文选材来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对“亭子”取名的三种主张:有人主张取《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句中“翼然”二字;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
其次,第二段简评,提示命意方向。
材料第二段先对三种题名的方法给以提示:第一种直接从古人文句中摘词命名,称为“直接移用”;第二种贾政根据亭子和水的关系,取一字改一字,称为“借鉴化用”;第三种贾宝玉题名,没有借用,根据情境自创新名,称为“根据情境独创”。可以对三种做法的核心词提炼,可以简缩成“移用”“化用”“创新”。同时点明三种题名的效果不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