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之如何运用“联想发散式”结构
- 资源简介:
约6760字。
记叙文写作之如何运用“联想发散式”结构
[课程标准]
1.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2.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乎。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教学要点]
考场记叙文,要围绕一个中心,把记忆、印象、见闻、感受等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进行“联想”(相似联想或相关联想)。没有联想这一思维活动,所有的材料就是一盘散沙,很难形成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
所谓“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它首先需要有一个引起联想的依据,这个依据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某段文字、某段音乐,或是某一偶然的场景。众所周知,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大都是新材料作文题,作文题中的材料,不仅是一把帮助我们开启审题之门的钥匙,更是我们选材、谋篇的触发点和联想之源。也就是说,作文题材料是联想这个思维活动的“一端”,由此而想到的相关事物,就是思维活动的“另一端”。在考场上,如果我们能借题进行“相似”或“相关”等联想发散,由此及彼,不仅可以盘活素材,更能够优化文章结构。
“联想发散式”结构,是指将记忆、印象、见闻、感受等连接起来,通过形象再造、幻想虚拟等方式来表达主题的行文结构方式。
一、紧扣关键词,串联布局——“联想发散追忆式”结构
“追忆”,就是对以往人、事、物的回忆。“联想发散追忆式”结构,就是紧扣作文题材料中的某个关键词,以这个关键词为起点,进行追忆联想发散,或追忆与“关键词”相似场景,或追忆与“关键词”相关场景,通过“关键词”这一“纽带”,将追忆到的素材按照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串联在一起,组成严谨的结构,从而揭示主题。
一般步骤:
①开篇——以“关键词”作为联想的起点
以作文题材料中某一信息作为“关键词”,而后紧扣这一“关键词”进行发散追忆,追忆以往生活中的见闻,盘活素材,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