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0/28 8:19: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30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在“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即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翻译问题。最近几十年来的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理论和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都已经揭示,翻译不是一个在真空中发生的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行为,而是一个受到译入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时代语境、民族审美情趣等许多因素制约的文化交际行为。因此,想要让翻译取得预期的效果,产生应有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层面跳出来,关注翻译行为以外的种种因素。
  借助译介学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们就会注意到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某些做法存在的问题。其中两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一个是“语言差”问题,另一个是“时间差”问题。所谓“语言差”,指的是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的文化方面,比使用英、法,德、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民学习、掌握汉语及理解中国文化要来得容易。所谓“时间差”,指的是中国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西方、了解西方,积极主动地译介西方文化至今持续一百多年了;而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二三十年的时间罢了。
  由于“语言差”的存在,因此虽然在中国能够有很多精通英、法、德、俄等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文化的专家学者,我们却不可能指望在西方同样有许多精通汉语并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而由于“时间差”的存在,中国拥有比较丰厚的西方文化积累,也拥有一大批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他们都能较轻松地阅读和理解译自西方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当代西方则不具备我们这样的优势,更缺乏相当数量的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译自中文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的读者。某种程度上,当今西方各国阅读中国作品的普通读者,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家严复、林纾那个年代阅读西方作品的中国读者。明乎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今西方国家的翻译家们在翻译中国作品时,多会采取归化的手法,且会对原文有不同程度的删节;而我国出版社提供的无疑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在西方却会遭到冷遇。只要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在清末民初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时,也经常对原文进行大幅度的删节,甚至还要把外国的长篇小说“改造”成章回体小说,也就不难理解今天中国文学作品、文化典籍在西方的遭遇了。
  有人也许会质疑上述“时间差”问题,认为西方对中文的译介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有不少传教士早在16世纪就已经译介中国文化典籍了,譬如利马窦、理雅各也在19世纪中叶译介了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典籍。这当然是事实,但他们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即最近一百多年来西方文化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多数西方读者满足于自身的文化,对他国,他民族文化缺乏兴趣和热情,这从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出版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可看出:在美、英等国,翻译作品只占这些国家总出版物数量的百分之五左右,与翻译作品占总出版物数量将近一半的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语言差”和“时间差”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必须关注当代西方读者在接受中国文学和文化时的以上特点。我们以前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接受他国、他民族的文化主要依靠的是本民族的翻译家,是从文化的跨语言、跨民族传播与接受的一般规律出发而言的,譬如我们接受西方文化,或者东南亚各国接受中国文化,就是如此。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差”和“时间差”,我们不可能指望西方也拥有众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因此,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中国的中译外翻译工作者完全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一事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出他们的贡献。
  (摘编自谢天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行为,而是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的一种文化交际行为。
  B. 为了方便西方的读者理解,西方国家的翻译家们在翻译中国作品时多会采取归化的手法。
  C. 中国人译介西方文化已经一百多年了,因而中国拥有比较丰厚的西方文化积累。
  D. 要改变我国文学作品、文化典籍在西方的境况就必须提供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于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宏大命题,从翻译之外因素切入,角度新颖。
  B. 文章将当今西方读者比作严复时代的中国读者以说明他们对我国文化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
  C. 文章以利玛窦以及理雅各之例来驳斥部分人对“时间差”问题的质疑,很有说服力。
  D. 文章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有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审美情趣不同,这使得西方国家的人民掌握汉语比中国人掌握西方语言要来得困难。
  B. “语言差”“时间差”的存在使我们不可能指望西方国家拥有众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和翻译家。
  C. 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占比量过低,这造成西方读者不太愿意接受他国、他民族的文化。
  D.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能依靠西方本民族的翻译家,只能依靠中国中译外翻译工作者。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要改变……就必须提供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错,由原文第三段“而我国出版社提供的无疑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在西方却会遭到冷遇”可知D项曲解文意。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镇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氦,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