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个阅读,约8330个字。
中考阅读之沟通篇
邮编:579020 E-mail:liuf39576@163.com
(一)于无声处
王梅芳
【美文阅读】
黄昏,我搭上一辆中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
我拿出手机,准备打发这近一个小时的百无聊赖的旅程。但不一会,我就被前排的两个哑巴吸引住了——他们在用手语热烈地交谈,大幅度的比划动作伴以丰富的表情,让我相信我“听”到的是最有趣味的一次聊天。
靠窗的哑男孩20岁左右的样子,容颜俊秀;穿黄大衣的的哑巴好像是他的父亲,又好像是他的哥哥,说到尽情处,亲热地揽住男孩的肩膀,拍了又拍。他俩挥舞着手比划的时候,我发现男孩的左手仅有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手掌也斜斜地只剩下一窄溜儿,像是劳动中受的伤害。穿黄大衣的哑巴的左手只有一个食指,大拇指又弯又小,像是天生的残疾。
夜色已浓,车内光线昏暗,我抬抬眼镜,朝前探了探身,想弄清楚黄大衣哑巴的手到底是怎么了。可能我的眼神过于专注,靠得又太近了,“黄大衣”警觉地回头看了我一眼。我一惊,马上报以歉意的一笑。他见我并无恶意,也冲我笑了笑,就转回头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比划开了。
他俩用仅有的手指急切地、快乐地做着各种手语,沉浸在他们兴致勃勃的“谈话”中时,我是茫然的,我无法进入他们那个无声的世界,正如他们不能进入我们这个喧嚣的、嘈杂的世界一样。但我还是跟着他们的手势,小学生一样苦苦地、认真领会着他们话里的含义。在我看来,那样的交谈真实吃力而又酣畅淋漓,听者和说者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说起来,再没有比车上密度更高的人群了,摩肩接踵亲密无间,看了让人感到很温暖,好像一家人似的。但事实往往是谁也不会看谁一眼,交谈更是不可能的。此时,这对哑巴的交谈便是车上惟一的风景。
车到某站,男孩站起来,笑着用右手和“黄大衣”击掌而别,然后跳下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原来他俩不是一家的,也是陌路相逢人。
选自《读者》2005年第1期
【美文赏析】
两个用手语热烈交谈的人,让一段平常的旅程充满了温馨……
两个哑巴之间的交谈只能用手语,可偏偏这两个哑巴的手都有残疾,老天总是如此不公,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旁若无人、酣畅淋漓地“谈话”。他们是父子,还是兄弟?在看似亲密无间但却冷漠无比的车厢里热切地交谈,成为令人关注的一道风景。
车到站了,一个下车,另一个继续赶路,原来这也是一对陌路人。两个陌路相逢的哑巴能如此相互信任并坦诚地“说话”,彼此享受沟通的快乐,那我们拥有正常语言表达功能的
【美文阅读】
(二)瓦屋听雨
朱胜国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噬殆尽。夜色渐渐浓起来,人家的窗户大都紧紧地闭着,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帘望去,模糊得像渴睡人的眼睛。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条雨丝连接起来了。
本想出去走走,屋檐的水霍霍地流了下来,分明告诉我雨越下越大了。也罢,今夜就安下心呆在屋里且独自受用这无边的雨意吧!
我的居所是几间瓦屋。这种过时的建筑懒懒散散地分布在城市的一隅,恰为喜欢怀旧的人们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更何况我从小长在乡间,对原汁原味的雨声有着久违的思念,这些瓦屋据说很快要被拆除了,这当然是一桩好事。但对于听雨而言,瓦屋却是难得的佳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