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后的感想。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说来,先要“读”,即先对原文作符合“感点”方向的定向简述。然后在简述的基础上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感点),结合实际(自己的和现实的),有层次梯度的展开议论,充分论述其观点的正确性,这就是“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只有“读”,没有感想的生发,那只是对原文的复述;只有“感”,失去了“读”的基础,只能是另起炉灶的议论文,这都是对“读后感”的曲解。
下面谈一谈怎样写读后感。
一.审题立意
1、认真阅读原文,仔细推敲 ,领会其精神实质。
2、拟出“感点”,依次列出。
具体说来,可用以下几法:
(1)中心立意法。根据材料的中心(主旨、主题、寓意、),来确定读后感的论点即感点 ,这是传统的写法,也是较为稳妥的写法。
(2)多维立意法。一则材料放在读者的跟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某一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拟出中心论点(感点)的方法,叫多维立意法。多维立意法的运用,常能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作出颇有新意的文章来。
(3)反中心立意法。就是从材料本身的主旨或寓意相反方向提炼出观点(感点)的方法。妙用此法,常能使自己的文章标新立异,卓尔不群。如,读《东施效颦》的故事后,即可反向立意(亦即从材料的寓意的反面立论):向敢于拿来的“东施”学习。
反中心立意法,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从反面看,应注意实事求是,不可一味的标新立异。
运用以上方法,拟出“感点”后,依次列出。
3、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明智的选择。
各人有自己的积累优势,将自己的积累与提炼的感点联系起来研究,论述哪一个观点更从容,更方便,就选取哪一个观点作为自己的读后感的中心论点。
二.谋篇布局
一般说来,读后感可以这样布局:
首部(引论):为提出“感点”作定向简述,出示中心论点。这一部分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主体(本论):围绕“感点”,联系实际( 历史的、现实的;自己的、别人的),运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采用事例 、比喻、对比、类比、因果、归谬等论证方法,分层次、有梯度的展开论述。这一部分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尾部(结论):在主体部分论述充分之后,或得出结论,或重申中心论点,或发出号召(呼吁)。一般说来,尾部要指应该“怎么办”。
三.要注意的问题。
1、既要“跳出来”,又要“扣回去”。写读后感时,不能只就所给的材料来谈,就汤下面,翻来覆去地在材料里面兜圈子,而应该从材料中“跳出来”,引用其他材料(社会实际)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在论证的过程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