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31 17:25: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540字。

  秘密★启用前
  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S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5年刘慈欣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斩获世界性科幻大奖——雨果奖。借助刘慈欣和《三体》的东风,中国科幻小说热潮扩散到了中国科幻圈外,吸引了相当多非科幻迷。书迷们津津乐道的更多是《三体》的具体故事情节和书中人物的魅力。他们对刘慈欣在书中提到的未来社会的科技幻想无限向往,对故事设定上是否存在漏洞争论不休。事实上,《三体》正反映出科幻小说“故事新编”的新趋向,这点无论是人物形象、整体视野还是故事表达上都能得以管窥。另外,《三体》构架上除了科幻小说三要素的“科学元素”和“逻辑自洽”外,还巧妙地运用情节和人物填满了科技的骨架,以哲思为点睛之笔,使得《三体》在此之外还具备了充分的“人文思考”,甚至其中的一些探讨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这些独到之处。
  自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以来,关于人物形象的争论可谓是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扁平人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平衡故事主线和支线以及与“圆形人物”相互辉映衬托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其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刘慈欣塑造的“人物形象单薄”,甚至因《三体》中不为多的三个女性角色都“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而被斥责为用他的男权思维给《三体》留下了疤痕。不过在刘慈欣看来,《三体》中构建的人物虽然没有严格依照这个准则,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比如,《三体》中称之为“博爱”的女性角色在原稿中本来是男性,但考虑小说后期发展之需,最终改为女性。作者坦言自己“只是考虑她作为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应该承担的功能”。可见,《三体》中人物的性别设定上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的,因而在人物形象上实际上更多的是“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区分,而非男女之别。
  事实上,《三体》三部曲当中,《三体Ⅰ:地球往事》和《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塑造相当成功,共同撑起了全本的故事情节。具体表现为:通过一众扁平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酝酿情节发展的条件,一个“圆形人物”的主人公紧扣一个概念核心,这类似于多根伞骨和一根令柄的结构。以第一部《地球往事》的人物塑造为例,主人公叶文洁前半生历经坎坷,在这苦难的过程中她的思想才发生转变,认为“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能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可见在叶文洁的人物形象上,能够看到其性格,上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扁平人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平衡故事主线和支线以及与“圆形人物”相互辉映衬托、表达作品主题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其一定的价值。
  B.要想确保小说不会结构失衡,只需保证边缘人物的“扁平化”为核心人物的复杂化“贡献”出足够的篇幅。
  C.《三体》无论是在情节、人物还是整体视野上都能反映出科幻小说“ 故事新编”的新趋向,且具备了充分的“人文思考”,使得文本充满了哲思之妙。
  D.《三体》作为文学作品非常优秀,但也并不是全无缺点,虽然作者坦言自己设定角色“只是考虑她作为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应该承担的功能”,但是《三体》中不为多的三个女性角色仍然可以看到刘慈欣的男权思维给作品带来的疤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逻辑严明,层次清晰。从《三体》将科幻小说热潮扩散到中国科幻圈外说起,论证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相映生辉,对作品在形象塑造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
  B.文章在分析托马斯•维德作为扁平人物上的特点时采用了对比论证,展现了扁平人物的二元化特征。
  C.文章分析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不同特点,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去理解《三体》的科学元素和逻辑自治。
  D.文章采用了例证法,举出主人公叶文洁的例子,以及托马斯•维德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关系正如伞柄和伞骨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四形人物”,这个角色的设定围绕一定的概念核心,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性格的不同切面,可谓是生动传神。
  B.在《鸿门宴》一文中,樊哙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扁平人物”,他出场不多,勇猛忠心,性格率直,也因此收获了不少读者粉丝。
  C.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就是较为典型的“扁平人物”,作者在有限篇幅里完成了对他的性格塑造,确保了整篇小说的结构平衡。
  D.虽然维德在文中也是一个“扁平人物”,但是他也因极端的性格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吸引了大批读者的拥趸,可见,不论是“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都是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设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舆论引导,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秀华的采访,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修订的重要意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