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1字。此资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中《边城》学案资料,该资料全面。
第三课 边城
桂阳一中 谭清华
知识记忆聚宝
每课记一记
【放肆fàng sì】(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虑。
【寻觅xún mì】寻找。
【包袱bāo fu】 ①包衣服等东西的布。②用布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某种负担。④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喁喁 yú yú】<书> ①随声附和。②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
【喁喁yóng yóng 】<书>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黑黝黝hēi yōu yōu 】(~的)①形容黑的发亮。②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埋怨mán yuàn】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乖巧guāi qiăo】 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挪移nuó yí】<方> ①挪借。③挪动。
【竹篁zhú huáng】竹林。
【驰名chí míng】声名传播很远。
【攀折pān zhé】拉下来折断(花木)。
【缠绵chán mián】 ①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②宛转动人。
【张冠李戴zhāng guān lĭ dài】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忘却wàng què】忘记。
【奉告fèng gào】敬词,告诉。
【甬道yŏng dào】 ①大的院落或墓地中间对着厅堂、坟墓等主要建筑物的路多用砖石砌成。也叫甬路。②走廊;过道。
【莞尔wăn’ěr】<书>形容微笑。
【信口开河xìn kŏu kāi hé】随口乱说一气。‘河’也作合。
【胡诌hú zhōu】随口瞎编;胡说。
【依傍yī bàng 】①依靠。②摹仿(多指艺术、学问方面)。
文学常识积累
一、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二、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汉语知识积累
1.词语辨析
喁喁 喁喁
这两个词字形完全一样。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喁喁 yú yú<书> ①随声附和。②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私语。
喁喁 yóng yóng <书>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缠绵 缠绕
都是动词,都有纠缠的意思。但它们所指对象不同:
缠绵:指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如:缠绵病榻。
缠绕:指纠缠;搅扰。
肆虐 肆意
都是动词,都含有不顾一切,任意妄为的意思。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肆虐:指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