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精讲资料
- 资源简介:
约33910字。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介词,于,比)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毋吾以也。居(平居,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句式:宾语前置,不知吾,不了解我)!’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词尾,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之国,摄(夹)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继)之以饥馑;由也为(动词,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讥笑)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通“稀”),铿尔,舍瑟而作(起来,起立),对曰:“异乎(介词,于,和)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妨害,妨碍)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介词,于,在)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同,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因此)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安(怎么)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谁)能为之大?”
02
译文
【重点词语】
1.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和
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助词,词尾,相当于“然”
2.居
居则曰:平居,平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处于,处在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居住
3.方
方(方圆)六七十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地方方圆
4.熟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谁,哪个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通“熟”,仔细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