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发现主旨四题
——浅淡作文教学中主题的获得
四川省中江中学 邓文川
主旨,即文章的主题,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我们对材料的取舍。
如何使我们的文章彼此内容尽量不“撞车”,变得独特、新颖,更广地拓宽思路呢?
下面,我就四种发现主旨的思考方法,谈谈教学体会。
一、求同思考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经验是较接近的。比如善恶、真假、好坏,它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所以也必然要接受一整套大家都认可的价值标准,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某些问题看法上的必然一致。求同思考,可以说一种是最基础也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它反映着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的。比如某人偷窃财物,在公众舆论里,肯定是不好的,因为它不道德。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绝不可能在自己的文章里美化和赞扬这种行为,那样的话,你就与公众的标准相背道而驰了,文章自然会被读者所否弃。
发现主旨,首先要明确到,你所获得的材料,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家共同认可的道理。求同,就是找出大家共同默认的价值标准。为什么许多同学的文章会雷同,原因也在此。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恰恰就是,使自己文章的主旨(主题)尽可能确立在合符多数人观念的前提下,做到立意准确、鲜明。例如贾平凹的《丑石》,文章通过一个丑石的经历人们的种种误解之后,终于被认可的故事,提示外表的丑陋,使用上的无价值,并不能说明某一事物的真正内涵,那种看似极丑的,却可能恰恰是最美的,它反映了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同时也再次彰显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指导学生运用求同思考法的训练要求就是要学生通过材料,首先要学会辨清最基本的好和坏、善和恶、对和错……以达到锻炼认识是非的能力。
二、求异思考
求异思考,是比求同思考更灵活的一种思考方式。求同,是找到大家都认可的最基本的道理。而求异,则是在求同的前提下,寻求主旨发现的其他可能性。对于同一事物,我们完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材料很单纯,尚需我们进一步完善的时候。比如说,马路边上,静静地躺着一张一元钱的钞票,这么一个很常见的材料,如果我们充分展开联想,就可以设想出许多完全不同的故事,从中挖掘而产生出不同主旨。如A、你把它拣起来,设法交还失主,或老师、警察叔叔等,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反映了拾金不昧的精神。B、你把它悄悄拣起来,然后自己花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