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780字。
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发生了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变异。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广泛流行的论调,把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东西。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的时期,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魏晋哲学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上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却是空前的。
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王充的《论衡》被重视和流行,标志着理性的一次重新发现。与此同时和稍后,仲长统、王符、徐斡的现实政论,曹操、诸葛亮的法家观念,刘劭的《人物志》,被翻译的众多佛经……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两汉,是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那么,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哲学思辨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B.魏晋时期人们摆脱了统制束缚和皇家钦定标准,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了新思潮。
C.魏晋时期人们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慨,都是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来表现的。
D.魏晋时期怀疑论哲学思潮的实质,是在对权威的质疑中表现出来的颓废和消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魏晋玄学给予了客观评价,并反对将其一律视为腐朽反动学说的观点。
B.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述魏晋思潮的出现及其在哲学、文艺上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C.文章列举《古诗十九首》旨在证明当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普遍存在着人的觉醒。
D.文章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方法,论述魏晋思潮在中国思想上的重大飞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兴起为魏晋思潮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契机。
B.陶渊明的率性、自然和当时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C.两汉时代的人们若摆脱目的论和宿命论的支配控制,就能实现人的觉醒。
D.魏晋哲学思潮中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影响到魏晋风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以下是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绿色快递包装使用及回收操作规范》的部分内容。
6包装操作
6.1快递包装应避免二次包装和过度包装,包装空隙不宜超过20%。
6.2快递包装箱包装操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快递包装箱包装操作
6.3快递封套包装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用快递封套进行包装的快递物件重量不应大于封套的最大允许封装重量,包装厚度不应大于快递封套的最大允许封装厚度;
b)不应在已有黏合功能设计的快递封套上使用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