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三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17 7:57: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820字。

  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
  “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也发展到文学领域来了,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乃至《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叫作文学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小说,也便称为了外国文学经典。
  再到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如一提到李白的《将进酒》或《静夜思》,或是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或是苏轼、陆游的某些词,老师便会说:“这可是经典名篇,要记住,最好要背出来。”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便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有些甚至还称“金典”,有意识地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
  在西方也有人说,那经常挂于嘴上的就是经典。其实,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文学史意义,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
  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如王维的《红豆》等五绝,王昌龄的《出塞》等七绝,苏轼的《赤壁怀古》诸豪放词,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一些杰出的婉约词,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散文,马致远的《天净沙》等散曲,均属此类。二、有些是经典,却未必是脸炙人口的名篇。如《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很多,但人们除了能记住《关雎》等数篇以外,其他就很难记住了。此外,像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史》诗、潘岳的《悼亡》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山水诗,也都是公认的诗中经典,却都不是流传甚广的名篇。三、有些仅是流传的名篇,却难称经典。除了上面提过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以外,苏轼、杨万里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绝句高手,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七绝,但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杨万里的《过宝应具新开湖》等篇,虽流传至今,但有唐人和王安石的绝句在前,文学史的意义已不大。
  为何唐宋诗词经典多脸炙人口,成为名篇,而之前的经典难成名篇?这里的原因是夕万面的。第一,口语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口语化的时代。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与现代的诗毫无二致,简直就像现代人写的。但在唐以前的大量诗篇,包括《诗经》《楚辞》以及曹植、阮籍等大家诗作,都未口语化,只有《古诗十九首》中一些诗句接近口语,但只是个别现象,远不如唐诗那样大量涌现。诗能口语化,便明白如话,一听就懂,也就易记易背,容易流传。第二,格律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又进入了一个格律化的时代。尽管在唐以前,沈约曾创“四声八病”之说,有些符合平仄要求的五言绝句也已出现,但格律诗的全面出现,是在唐代全面兴盛的,以致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潮流。这种诗歌的格律化和格律在诗歌中的普遍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摘编自《光明日报》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材料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成长为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人民才会像珍爱宝藏一样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道、佛三家重要而又有指导性的专著被称为经典,此后人们把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都称为经典。
  B.有人把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称为经典,这是混淆了经典与名篇的概念及内涵。
  C.经典必须具有文学史意义,而西方人认为的“经常挂于嘴上的”就可以成为经典,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D.经典记录了民族的心灵和情感,维系共同的审美追寻和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中都提到了“文学经典”,不过对于二者论述的目的和意义不尽相同。
  B.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经典如果要成为名篇,“易记易背”的优势起到了很大作用。
  C.材料引用刘勰的话证明经典具有时代性,经由作家可开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新纪元。
  D.文学经典的标尺既可以评判古典文学,也可以用来评判现当代文学甚至新时代文学。
  3. 下列选项中既是经典,又是名篇的一项是(3分)
  A.刘向《战国策》                                 B.刘义庆《世说新语》
  C.岳飞《满江红》                                 D.鲁迅《故事新编》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 新时代的青年人如何“捍卫文学经典”?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装台(节选)
  陈彦
  刁大顺接到朱老师电话,就朝朱老师家里赶,赶到时,朱老师已经咳嗽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朱老师是哮喘病,据说是出生时受冻造成的,那时西京城正在经历抗战,飞机不停地来轰炸,朱老师就是在防空洞里出生的。他自己戏称为“月子病”,几乎年年都在冬病夏治,可治了多年,也没能治断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