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三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5 14:47: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14410字。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
  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遵从以下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做真理的标志。”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
  第二,普遍性。经典作品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量一部经典作品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专业尺度,一个
  是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的精神尺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根本上是由本身的价值和
  品质决定的。
  B.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几乎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像灯与火一样,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C.经典作品不会忽略人性深处的善良、正直、勇敢,而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和道德境界,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一种高尚和伟大。
  D.经典作品必须服从给予性这一最根本的律则。因为只要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就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就能成为不朽的经典。
  2.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和“给予性”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具有朴素明白的特点,让人一看就懂且意味
  无穷。
  B.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
  的收获。
  C.因为杜甫内心充满爱意,拥有博大而温暖的情怀,所以在他的诗歌里面可以看到一
  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
  D.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给
  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言
  清新、明白如话,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
  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达了同
  学少年蔑视权贵的革命豪情,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
  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