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4月)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pdf
  • 资源大小: 10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20 20:42: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440字,答案扫描。

  酒泉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4月)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口号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甚至一些外国友人的热烈响应。在这里,根本不存在民族情绪的问题。这个口号是大公无私的。世界文化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而中华文化则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想求得人类的共同进步,必须弘扬世界优秀文化。想弘扬世界优秀文化,必须在弘扬所有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同时,重点突出中华文化。不这样做,必将事倍而功半,南辕而北辙。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其道多端,古书今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我赞成古书今译。
  但是,我认为,古书今译应该有个限度。
  什么叫“限度”呢?简单明了地说,有的古书可以今译,有的难于今译,有的甚至不可能今译。
  今译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原文的内容合义尽可能忠实地译为白话文,以利于人民大众阅读。这一点做起来,尽管也有困难,但还比较容易。有一些书,只译出内容含义,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对今天的一般读者来说,也就够了。但是,有一些古书,除了内容含义之外,还有属于形式范畴的文采之类,这里面包括遣词、造句、词藻、修饰等等。要想把这些东西译出来,却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在古书中,文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文学作品来说,不管内容含义多么深刻,如果没有文采,在艺术性上站不住,也是不能感动人的,也或许就根本传不下来,例如《诗经》《楚辞》,汉魏晋南北朝的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作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只抽出思想加以今译,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们古人阅读古书,是既注意到内容,也注意到形式的,例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讲的:“上规姚奴,浑浑无涯;周《语》殷《盘》,信屈辇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闺其中而肆其外矣。”这里面既有思想内容方面的东西,也有艺术修辞方面的东西。韩昌黎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观察,是有典型意义的。这种观察也包含着他对古书的要求。他观察到的艺术修辞方面的东西,文章风格方面的东西,是难以今译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限度”。不承认这个限度是不行的。
  今译并不是对每一个读者都适合的。对于一般读者,他们只需要懂得古书的内容,读了今译,就能满足需要了。但是,那些水平比较高的读者,特别是一些专门研究古典文献的学者,不管是研究古代文学、语言,还是研究哲学、宗教,则一定要读原文,绝不能轻信今译。某些只靠今译做学问的人,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应该受到我们的怀疑吗?
  西方也有今译,他们好像是叫做“现代化”,比如英国大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有现代化的本子。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他们古书不太多,可能没有这个需要。
  中国古代翻经大师鸠摩罗什有几句常被引用的名言:“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冷呕哕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讲得极其中肯、极其形象的,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总之,我赞成今译,但必有限度,不能一哄而起,动辄今译。我们千万不要做嚼饭与人,令人呕吐的工作。
  (摘编自季羡林《漫谈古书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进步。
  B.古书今译为大众阅读古书扫除了语言上的障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C.今译能尽可能忠实地译出古书的内容含义,它适用于部分古书,但不适用于所有古书。
  D.古书今译有很多错误,所以,今译的受众应是普通读者,不是古典文献研究的学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明确了态度,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表达了对古书今译的赞同。
  B.文章先提出论点——古书今译应有个限度,指出“限度”的内涵,再作深入论述。
  C.文章通过韩愈对古书的观察,指出古书内容与形式兼具,进而论证今译的局限性。
  D.文章将古书进行了细致分类,主张今译要有所选择地进行,反映出作者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诗歌在遣词、造句、词藻、修饰等方面富有特色,这些都是不能被今译的。
  B.文学作品一旦缺失了文采,即使内容含义深刻,也不能为读者接受,难以传之久远。
  C.汉语存在着古今差异,古书有必要今译;西方语言没有古今之别,古书不需要今译。
  D.鸠摩罗什指出古书今译会丧失原文的“藻蔚”,提醒我们要有限度地进行古书今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什么是植物考古?植物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属于科技考古范畴。植物考古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发现和获取考古遗址中埋藏的植物遗存,然后在实验室整理和鉴定出土的植物遗存,分析出土植物种属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达到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考古学研究目的。
  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