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4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27 20:23: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3730字。

  秘密★启用前
  凯里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埋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春回大地之时,我国中原地区一般会吹起东南风,而人们一般都会将其说成东风。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
  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散文家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全诗嗟叹韶华易逝,莫负春光。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化万物的春风,蕴含着朴素而又深刻的哲理。
  然而,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都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同时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陆游对“东风”的嫌恶似乎达到了极致:“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此句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与痴情。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农时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十分重要。古人通过对包括“东风”在内的自然万物进行细致观察后,逐步总结出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生活。《礼记•月令》中就有将立春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的描写:“一侯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幅图画生动展现了古人浪漫的生活情致与朴素的生活智慧。
  “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也有“东风”菜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
  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飞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
  (节选自蒋坎帅、郝亚伦《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向被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缠绵执着,对恋人的绵邈深情”。从诗面上看,这样解读并无不妥。实际上,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也是按照这种观点来诠释本诗的。然而,当我们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的具体背景、倾诉对象,那我们对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如此纯粹、如此情深,对诗人的态度也不仅仅是同情、叹惋,应是五味杂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据许多专家学者考证,这首诗是李商隐为女道士宋华阳所写,表现了两人之间一段脱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具有美好寓意,往往带来生机与希望,所以“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
  B.陆游对“东风”的嫌恶比其他诗人更甚,“东风恶,欢情薄”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与痴情。
  C.在唐代,文人名士与女道士交游之风盛行,但他们的恋情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感情基础脆弱,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
  D.李商隐的《无题》一向被认为是一首情真意切的爱情诗,但作者更愿意说它是一首面对压力、斩断情丝的诀别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内涵丰富,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的想象。
  B.从《礼记•月令》中的描写可知,“东风”在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二作者深入分析诗人写作的具体背景、倾诉对象,知人论世,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古诗词中“东风”的内涵,不过二者论述的角度和重心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B.“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D.“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钱钟书在《也是集》中提到“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只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以及获得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死交锋
  吕啸天
  北方八月的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场鹅毛大雪。汉军驻扎的秃柳营几乎被大雪所覆盖。锋利的长枪枪头挂满了雪花,在夜中发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
  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亲兵魏中悄悄地溜出营门,朝匈奴军驻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匈奴军元帅呼韩武扬正在帐中喝酒。他一人喝掉了两瓶烈性的胡冰烧,烈酒烧红了他的双眼,但没有驱散他心中的郁闷。开春之后,他受单于之命,率二十万大军,从西城长驱而入,占领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汉朝的一条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
  汉军派出两路人马反击匈奴。前锋八万人马由骠骑将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