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精读细讲
- 资源简介:
约5650字。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精读细讲
教材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文讲记
张孝祥在此词中将写景与自我表白结合,在描绘清冷、宏阔、澄澈之景的同时抒写了自己独立、高洁、超然、坦荡的人格,将个体生命融入客观自然,与天地为友,与万象共游,颇具超然尘俗的意味。词人在罢官归乡时做此篇,既有释怀之意,也隐隐能品出心酸之情。他是在对别人说,也是在对自己说,是在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坦荡,也是在劝自己达观。
张孝祥在面对洞庭的时候写了许多文学篇章,表达了他在当下的不同心境,从中可以发现,其实他在写《念奴娇•过洞庭》时,并不是完全超然尘外、豁达坦荡、无所烦忧的。时值第三次被弹劾罢官,他视屈原为自己的知音,在发现洞庭湖古庙中供奉着被民间尊为忠洁侯的屈原时,他凭吊先人,跨越千古历史与古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不由得大发愤慨之语:“独醒梗群昏,聚臭丑一薰。沥血摧心肝,怀襄如不闻。”(《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字字悲鸣、句句泣血,张孝祥借对古人的凭吊呼喊出心中的冤屈和愤懑,也剖露了自己忠于国君、急于国事的赤诚之心。他还写了一首《念奴娇•离思》,抒发自己漂泊的心酸、对现实黑暗的无奈和愤懑、对现实遭际的怅惘以及离别的缠绵忧思。从这些同期的诗歌可以看出,当时的张孝祥正被各种世俗的烦恼困扰着,陷于愤懑又低沉的悲观情绪之中,而《念奴娇•过洞庭》中却充满着遗世独立、忘怀世俗的情感,这样的情感转变未免有些过于急剧,显然,这背后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值得挖掘和深思。
词人从泛舟洞庭写起,一芥之舟在开阔的湖面上渺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