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皂罗袍》细读精讲
- 资源简介:
约5810字。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游园》(节选)细读精讲
教材原文
游园1
明•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2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3(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4,赏心乐事5谁家6院!朝飞暮卷7,云霞翠轩8;雨丝风片,烟波画船9——锦屏人10忒11(tuī)看的这韶(sháo)光12贱!
白话翻译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与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该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的春光
作文讲记
《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奇作品,它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气息,使用了“以虚而用实”、“以幻为真”的创作方法,亦实亦虚、似幻而真地讲述了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爱而生的爱情故事。其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情节艺术构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至情”的创作主题。“至情”的主题不仅是历代以来“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理念的文学表达,更是汤显祖在压抑人性、人欲的明代社会晚期高扬起的人性解放的大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无怪乎明代杂剧家吕天成评价它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而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也盛赞汤显祖的杰出成就,将之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扬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坚信着一往情深就能让有情人超越生死,所以在他的笔下,作为“天下女子有情”典范的杜丽娘,先是病死在寻爱情之梦的徒然渴望之中,后因爱人柳梦梅为情掘墓而得以还生,再为“至情”进行斗争赢得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最终得以父女、夫妻相认,归第成亲。这种超脱生死、跨越礼法的“至情”写法,却非汤显祖的独创之功,早在原始神话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就已出现,并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演变发展,彰显着“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的人生理念,进而成为《牡丹亭》的思想渊源。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娥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