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题3
- 资源简介:
约13060字。
5.1《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④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
⑤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对于第①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第④则中“仁者”的表现。
(3)请根据第①②③⑤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2.请分别概括第一、二则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
3.有人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察人观与前两则材料中的察人观相悖,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4.理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5.《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请谈谈下面这两句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主张,并举例说说这一主张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何作用。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阅读下面两则《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①乎!狂者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