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测试
- 资源简介:
约4300字。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无论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是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孔子的 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 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 ,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被人误解时,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虽然《论语》以记言为主,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个 的孔子形象。而只要以这样的感觉去读《论语》,我们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不是一个神,他的人生经验丰富,是富有感情的人
B.孔子不是一个神,他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富有感情的人
C.孔子的人生经验丰富,是富有感情的人,不是一个神
D.孔子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富有感情的人,不是一个神
答案:B
解析:整段文字谈论的是孔子,括号内句子应以“孔子”为主语,而C项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孔子的人生经验”,且下半句缺少主语,据此可排除C项。括号后面的句子是正面论证孔子是“富有感情的人”,而D项后半句“不是一个神”与后文缺少连贯性,据此排除D项。对比A、B两项,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B项因主语前后一致显得更连贯。故答案为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喜怒哀乐 连连 莞尔而笑 活生生
B.七情六欲 交口 嫣然一笑 活生生
C.喜怒哀乐 交口 嫣然一笑 乐陶陶
D.七情六欲 连连 莞尔而笑 乐陶陶
答案:A
解析:喜怒哀乐:喜悦、愤怒、哀伤、快乐,泛指人的各种情绪。七情六欲: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为与后面所写孔子的“生气”“笑”等相照应,第一处应用“喜怒哀乐”。连连:表示连续不断。交口:众口同声地(说)。第二处语境是说孔子一人称赞颜回,所以应用“连连”。莞尔而笑:微微地一笑。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容美好动人。句中用来形容孔子的笑,应用“莞尔而笑”。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乐陶陶:形容很快乐的样子。第四处前后文是说孔子的形象如在眼前,故用“活生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参考答案:而只有以这样的感觉去读《论语》,我们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只要……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二是“才能将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不会觉得它是干巴巴的教条”不合逻辑,语序不当。
4.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