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420字。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语文
2023.3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祥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添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品茗对花、吟诗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今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见附录),北京的各赏花地也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赏花客的到来。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也依据城镇花卉资源推出众多赏花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哈尔滨丁香节、鸡西杏花节、伊春杜鹃花节等。赏花季来临。祖国处处繁花似锦。真如古人所说:“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附录:2023年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部分)
景区 花卉品种 赏花时间
卧佛寺、红螺寺、香山公园 梅花 2月底——4月
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 梨花 3月
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 樱花 3月中旬——4月中旬
颐和园、大觉寺 玉兰 3月末——4月上旬
响水湖 杏花 4月
元大都遗址公园、北海公园 海棠 4月初——4月中旬
潭柘寺 桃花 4月——5月
材料二
进入二月,神州大地春意渐浓,百花竞放,人们纷纷迈出家门,开启踏青赏花之旅,各赏花胜地也在发展赏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
金色油菜花海,花浪翻涌,蜂鸣蝶舞,赏花客纷至沓来,这是近年来福建建宁县每到二月都会出现的景象。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
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光里,赏花品花,借花事聚人气,集财气,升腾烟火气。
(两则材料取材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众多节日中只有花朝节的活动是以花为核心的。
B. 人们饮酒观花、吟诗咏花可称之为“酒赏”和“诗赏”。
C. 赏花时人们可以从花的盛放与凋零中获得生命感悟。
D. 如今,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超过江南。
2. 下列诗句中写到的花开时间,与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B.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C.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香花是哈尔滨较有特色、可以大力开发的花卉资源。
B. 福建建宁县从传统农业资源中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C. 独特的建筑让人到拈花湾时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
D. 伊春和林芝在开展赏花活动时都会考虑到花期因素。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的赏花行为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B. 唐代社会,赏花品花活动已经相当普遍。
C. 我国的櫻花、油菜花都没有桃花分布广泛。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