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词复习
- 资源简介:
约15600字。
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
[第三单元课内古诗词]
一、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一)本诗主题
本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赏析全诗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表现出朋友对作者的浓厚情谊;以乐写哀,营造欢乐宴饮气氛来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细节描写,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分析】“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正面写“行路难”,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中采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 ”的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说明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体现了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突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用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倔强、自信、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这一句又运用了典故。
(三)考题解析
1、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答案】①惆怅 ②希冀
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明确】在经过前面苦闷迷茫的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
【例句】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答案】李诗虽从鲍诗脱胎而来,但李诗加入了“停杯投箸”的形象刻画和“四顾心茫然”的心理描摩,更能生动地展现诗人苦闷的精神世界。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即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